探索三星堆遗址的秘密 2021年首期“天府大讲堂”开讲
发布日期:2021/4/26 17:20:29 浏览量:6580
4月15日,由省委组织部主办的2021年首期“天府大讲堂”在成都开讲,活动邀请了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三星堆遗址工作站站长雷雨,以《从三星堆看古蜀文明在中华文明中的地位》为主题对三星堆遗址进行了解读。
“沉睡三千年,一醒惊天下。”时隔35年,曾经震惊世界的三星堆遗址再次新发现了六个“祭祀坑”,被网友形容为像开“盲盒”一样让人惊艳。这一次,三星堆遗址又将带来哪些惊喜?
遗址新发现意义非凡
“三星堆‘祭祀区’的新发现有助于解决长期悬而未解的学术问题,比如最基本的年代问题和性质问题,对完整认识古蜀文明的礼仪空间、祭祀行为和宗教思想,都提供了非常重要的资料。”雷雨表示,发掘出的文物表明,三星堆文化除了受到中国其他地区尤其是中原地区古代文化的强烈影响外,古蜀国社会的上层可能与更遥远的地区发生了远距离的文化交流和贸易往来。
据介绍,黄河流域夏商文明的青铜铸造技术、礼器制度和用玉传统以及可能源自更遥远地区文明的雕塑艺术和黄金制作技术在四川盆地产生了碰撞和交融,并与古蜀国本土文化进行了有机整合,从而形成了鲜明的区域特征,从这个意义上讲,三星堆文化当中那些貌似奇特的文化因素仍然可以视为土著文化的范畴,当然也是早期中国文明的一部分。
雷雨表示,以三星堆为代表的古蜀文明是中华文明在多元阶段、众多区域性地方文明中发展程度最高、同时也是最为独特的一支,它以特征鲜明的土著文化和传统的中原文化为基础,广泛吸收了周边以及更远地区的文化因素,从而呈现出独特而瑰丽的文明特质,极大地丰富了中华文明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文化内涵。古蜀文明实证了中华文明从多元走向一体的发展进程,在中华文明乃至世界文明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新出土大量新文物
新发现六个“祭祀坑”不仅数量让人惊喜,“祭祀坑”出土的金面具(残)、鸟型金饰、圆形金箔、眼部有彩绘铜头像、巨青铜面具、青铜神树、象牙、丝绸等500余件重要文物,更是引人无限遐想。
“相比1986年首次发掘,这次出土的青铜顶尊跪坐人像、方尊、圆口方体尊、金面具(残)、鸟型金饰、丝绸等文物都是全新的发现。”雷雨表示,备受瞩目的半张黄金面具重量大约为280g,预计完整的总重量应该超过500g。如果能够完整修复,这件黄金面具将超过三星堆金杖(重463克)成为目前国内所发现的同时期最重的金器。
此外,4月12日刚出土的圆口方体尊,则是国内唯一科学考古发掘出土的一件,另一件是位于台北故宫的传世品。雷雨介绍说,这件铜尊不仅器型少见,纹饰也非常精美,主体腹部纹饰名为兽面纹,肩部对称鸟的装饰则呈现出长江流域同类器的特点。
新技术为发掘工作保驾护航
与1986年在田野间进行考古发掘不同,此次三星堆遗址发掘、保护这些文物的手段也变得更加先进。6个“祭祀坑”被高科技“考古发掘舱”罩住,考古人员身着防护服开展发掘工作。雷雨介绍说,“考古发掘舱”不仅能控制发掘现场的温、湿度,还能减少工作人员带入现代的微生物、细菌等,为科学研究遗存创造条件,可以确保出土文物在第一时间得到保护和研究。
除考古发掘舱、集成发掘平台、多功能发掘操作系统以外,还配置了现场应急保护与分析检测设备等,为考古信息采集、文物安全防护提供了有效保障。雷雨表示,此次考古发掘工作还邀请了包括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北京大学、四川大学、上海大学等多家科研机构和高校加入,涉及了考古学、物理学、环境学、生物学等多个学科,参与单位多达34家,充分展现了我国新时期考古理念和考古技术的新进步。
值得一提的是,在此次三星堆祭祀坑的发掘现场,年轻团队占有较重的比例,在运用新技术开展研究和发掘工作时,起到了重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