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人才最高奖励500万、启动10个重大科技专项!一文收藏全会精神解读
发布日期:2021/7/25 22:59:07     浏览量:10496

1.jpg

6月16日,中共四川省委举行新闻发布会,解读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精神。

全会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创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和对四川工作系列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对我省深入推进创新驱动引领高质量发展作出了总体谋划和系统部署。

新闻发布会由省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傅思泉主持。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唐文金,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陈冠松,省发改委副主任杨昕,科技厅厅长刘东介绍会议有关情况,解读全会精神,并回答媒体关心的问题。


发布会都有哪些干货?

一起来看↓↓


关于全会


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

达成五个方面重要成果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唐文金介绍,这次全会形成五个方面的重要成果和重大突破。

具体为:


锚定了“四个提升”的目标任务

全会提出,经过“十四五”时期努力,我省要进一步提升在全国创新版图中的战略地位、提升区域综合创新能力、提升创新体系运行质量和整体效能、提升创新对高质量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

围绕这些目标任务,全会采取定性为主、蕴含定量的方式,对创新发展的核心指标提出了可量化、可考核的具体要求,强调实现“两个高于”和“一个倍增”,即: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增幅、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增速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高新技术企业数量较“十三五”末实现倍增。

优化了“五大区域”的创新布局

全会坚持以重大区域发展战略引领创新布局,立足各地比较优势,逐一明确了全省五大区域推进创新发展的功能定位和主攻方向。

具体看:

成都平原经济区重点加强原创性引领性科技攻关和高端现代产业创新,打造成德绵眉乐高新技术产业带,推动产业链价值链迈上中高端;

川南经济区和川东北经济区重点强化产教融合和技术创新应用,促进资源能源高效开发、产业提档升级和老工业城市转型发展;

攀西经济区重点以国家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建设为引领,全面提高战略资源综合利用科技水平;

川西北生态示范区重点强化绿色发展科技支撑,发展高原特色产业。

在全域布局基础上,全会突出成都和绵阳创新引领带动作用。

强化了“三大环节”的创新链条

创新包含基础研究、技术攻关、成果转化三大关键环节,每个环节各有侧重,但都十分重要,有人形象称之为是“从0到1”,再“从1到100”,最后实现“从100到100万”的突破。

全会针对我省在“三大环节”存在的问题症结,在基础研究环节,重点是强化以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为代表的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全面提升原始创新能力;

在技术攻关环节,重点是聚焦构建工业“5+1”、农业“10+3”和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实施一批重大科技专项,加强引领性前沿技术攻关,大力发展重大工程科技,着力解决“卡脖子”问题;

在成果转化环节,重点是促进科技成果中试熟化,建设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加强科技成果转移转化服务,加快科技成果从样品到产品再到商品的转化。

突出了“三大主体”的地位作用

全会把培育建强各类创新主体作为重点任务进行全面部署,着力激发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等创新主体的动力活力。

全会提出要加快发展高水平研究型大学,支持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优化高校基础学科体系,提升创新源头供给和人才供给作用;

全会提出要深化科研院所分类改革,优化整合分散重复、业务交叉的科研院所,探索建立区别于其他事业单位的管理方式;

全会提出要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培育一批科技型领军企业和创新型头部企业,全面提升企业技术创新能力;

全会提出要坚持市场导向,大力发展龙头企业牵头、高校和科研院所支撑、各创新主体相互协同的创新联合体,加快培育新型研发机构。

构建了“四大领域”的政策体系

全会坚持系统观念,对建好平台、集聚人才、创新机制、优化环境等作出整体谋划、一体部署,为创新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制度保障和政策支撑。

平台方面,重点是布局战略科技、产业创新和功能服务三类平台,加快形成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

人才方面,重点是健全重大人才计划实施机制,深化人才先行区建设,提升人才保障服务水平,打造创新人才聚集高地;机制方面,重点是深入推进全面创新改革、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和科技管理体制改革,以机制创新突破体制障碍,促进创新活力持续迸发、创新成果充分涌流;

环境方面,重点是加大财税金融等支持力度,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和创造运用,着力优化政务环境、市场环境和社会环境。

关于人才


“天府峨眉计划”

“天府青城计划”扩容

四川聚集高端人才出新招

发布会上,省委组织部副部长、省人才办主任陈冠松说,全会《决定》及配套政策,在集聚高端紧缺人才方面具有很高的含金量。其亮点主要可以概括为3个关键词,即聚焦重点、建强团队、突出主体。

 聚焦重点。

牢固树立人才是第一资源理念,确立人才引领发展的战略地位,关键是把人才发展与实施国家和省重大战略精准对接起来,紧扣服务创新驱动和产业发展所需培养集聚高端人才。全会《决定》及配套政策提出,开展省级人才计划前置改革,“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分别增加50个名额,对重大创新平台和重点用人单位给予人才计划配额;建立国家人才计划入选者和特殊人才直接认定机制,享受省级相关人才计划支持政策;加强青年人才培养储备,设立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标准提高至16万元/人,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扩大到100项。

 建强团队。

从近年我省创新驱动发展的实践看,创新团队在重大科学研究方面的作用越来越明显,这次全会《决定》及配套政策文件更加注重高水平创新团队的培养和引进,提出“天府峨眉计划”创新创业团队申报范围拓展至高校、科研院所,增加10个创新团队名额;“天府青城计划”增设创新团队项目,遴选支持10个创新团队;省级财政给予每个入选团队200万元至500万元资助,团队所在市县和依托单位给予相应配套支持,对有发展潜力的创新团队给予持续的项目资金支持;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解决创新团队的科研立项、经费支持和团队核心成员的职务职称、薪酬待遇、服务保障等事项。

高校、科研院所和企业是用人主体,引什么样的人才、用什么样的人才,应该由用人主体说了算。

这次改变了过去只给人才投资金、发“帽子”的思路,激励用人单位发挥引才用才主体作用。全会《决定》及配套政策提出,在川用人单位每培养或新增全职引进一名两院院士、国家级科技领军人才,分别给予500万元、200万元奖励;深化拓展省校(院、企)战略合作,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联合引才用才、培养研究生,在机构编制、人才项目、招生指标等方面予以倾斜。

陈冠松说,引进人才、培养人才,关键是用好人才,充分激发人才创新创业活力。在这方面,全会《决定》及配套政策提出了系列创新举措,主要包括3个方面:

在岗位编制方面


探索实行省属高校人员控制总量管理,省级人才专项事业编制数增加到2000个,增加了1000个;

■  完善科研事业单位岗位结构比例动态调整机制,推动科研事业单位高级岗位向重点发展学科、优势学科倾斜。

在评价激励方面


强化用人单位评价主体地位,推行代表性成果评价制度;

■  完善科研事业单位绩效工资水平核定动态调整机制,开设优秀青年人才职称评审“绿色通道”;

■  支持高校和科研院所科研人员保留人事关系离岗或兼职创新创业;

■  允许科研事业单位管理人员、科研人员以“技术股+现金股”形式持有股权。

在服务保障方面


完善党委联系服务专家制度,建立重点人才需求收集办理常态机制;

■  拓展“天府英才卡”服务事项,细化完善人才安居、子女就学、家属就业等服务措施,探索人才“一站式”综合服务;

■  优化外国专家来川工作服务,完善外籍高层次人才出入境、停留居便利政策;

■  大力发展高端人力资源服务业,提供高端人才寻访、项目对接和投融资等综合服务。

关于天府实验室


省科技厅厅长刘东:

推进高水平组建天府实验室

省科技厅厅长刘东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四川还将在三个领域,不断推进天府实验室建设。


组建天府实验室是补齐四川创新短板、提升在全国创新版图中战略位势的重大举措。我省拟围绕电子信息、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重点领域,先行筹备组建4个天府实验室。规划建设一批学科内涵关联、空间分布集聚的原始创新集群,打造国家战略科技力量的重要支撑。

此外,四川也将同步加快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

关于科技领域改革


原创性突破性

科技创新改革“工具箱”

省委副秘书长、省委政研室主任唐文金介绍,近年来,四川科技领域改革作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内容,推出了一批原创性、突破性的改革举措,比如权属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是在四川产生的,为创新发展注入了强劲的动力、活力。

这些改革主要包括:


全面创新改革,这是中央给四川部署的国字号改革,在前一轮改革试验中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新一轮改革要巩固成果,围绕完善科研体系,改革技术攻关体制,建设技术要素市场体系等重要内容,实施一批具有示范引领作用的改革任务,力争取得新的成效。

■  全面推广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的试点经验,这是四川先行探索的,也可以说是原创性改革,重点是解决科技成果转化难的问题,这项改革被誉为科技领域的“小岗村试验”,意义十分重大。这次全会提出要在前期探索基础上,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的非资产化管理改革试点等改革举措,形成更强的改革综合效应和更多的终端转化成果。

■  深化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这是一项科研领域的“放管服”改革行动,要用行政管理的减法和创新服务的加法,换取创新动力,合力的“乘法”。要实施“揭榜挂帅”“赛马”等制度,坚持“破四唯”与“立新标”并举,加快建立以创新价值能力贡献为导向的科研科技人才评价体系,真正让科研单位和科研人员从繁琐低效的体制机制束缚中解放出来,改进科研科技项目立项和管理组织方式。

关于高能级创新平台


高能级创新平台怎么建?

四川瞄准三类平台

省发展改革委副主任杨昕说,全会提出把创新平台建设作为创新发展的一项牵引性工作,重点布局了战略科技、产业创新和功能服务三类平台,着力打造分工明确、结构合理、功能互补的创新平台体系。


建设战略科技创新平台——

最具代表性的是国家实验室和重大科技基础设施

对此, 四川将充分发挥在川战略科技力量优势,以服务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目标,建设天府实验室、重大科技基础设施等,创建国家实验室,打造原始创新策源地。

目前,四川正在谋划建设电磁驱动聚变原型装置、红外太赫兹/自由电子激光装置等一批省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并将探索建立省市区三级共同投入机制,鼓励和引导社会力量参与建设,在用地、用能、资金等方面给予重点保障。

建设产业技术创新平台——

支持建立跨高校院所的省级新型中试研发平台

按照全会部署,四川将聚焦优势产业重点领域,统筹建设一批产业创新中心、技术创新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工程研究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和中试平台等,打通“研发—工程化—产业化”创新链条。

“这次全会在构建产业技术创新平台体系上还有一大亮点,就是支持建设中试平台。”杨昕说,支持建设中试平台,四川将以行业共性技术和产业需求为导向,开展技术成熟度评价、中试熟化和小批量试生产。

这其中,四川将支持现有中试研发机构升级改造,建立跨高校院所的省级新型中试研发平台,中试研发资金由政府支持、企业参与、成果完成人和转化人分担。

同时,对新建的概念验证平台、中试熟化平台,省级财政也将给予支持。

建设功能服务平台——

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

按照全会部署,四川将聚焦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知识产权、科技金融、技术转移、创业孵化、科技中介、国际合作等领域,加快建设功能强大、配套完备的科技创新服务平台。

建设功能服务平台,为各类创新主体提供全生命周期服务,四川还将坚持专业化、市场化导向,深入推进高标准技术交易市场体系建设,全面提升国家技术转移西南中心、天府国际技术转移中心等运营水平,不断完善“天府科技云”等平台的精准服务功能等。


关于重大科技专项


省科技厅厅长刘东:

打破产业技术瓶颈,

四川将启动10个重大科技专项!

省科技厅厅长刘东在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新闻发布会上透露,围绕工业“5+1”、农业“10+3”、服务业“4+6”现代产业体系,四川将启动10个重大科技专项,围绕产业瓶颈技术,推进攻关,获得更多原创性成果,打破瓶颈制约。

目前,四川已经启动了航空与燃机、川猪两个专项。刘东透露,我省还将实施基础研究十年行动计划,打造原创成果稳定获得途径。

刘东表示,四川将从优化区域创新布局、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强化核心技术攻关、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完善创新体制机制等方向着力。

以科学城科技城为引领,优化区域创新布局。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赋予了“一城多园”模式建设西部科学城的重大任务。四川未来的重点就是要以西部(成都)科学城和中国(绵阳)科技城为主引擎。认真抓好西部(成都)科学城“一核四区”功能布局的作用发挥,抓好中国(绵阳)科技城科技立市、创新强市。一方面为服务国防建设,另一方面以军民协同创新为重点,大力促进科技成果就地就近转化。

以天府实验室建设为龙头,建设高能级创新平台。四川要在未来创新版图中占有一席之地,必须强化建设战略科技力量,争创国家实验室的工作一刻不能放松。目前兴隆湖实验室已经挂牌运行,接下来还会在三个领域,按照成熟一个、启动一个、建设一个的原则,不断的推进战略科技力量建设。同时,四川还要加快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国家重点实验室、国家临床医学中心等高能级创新平台的建设,把战略科技力量做强做实。

完善创新体制机制方面,刘东表示,四川将在前期职务科技成果混合所有制改革探索的基础上,持续深化改革,支持开展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非资产化管理试点,探索建立职务科技成果国有资产管理新模式,健全高校院所、科研人员、转化服务方科技成果转化收益分配制度。继续深化、马不停蹄、不断释放科技人员潜能,让他们的创新潜能充分释放,让社会充满创新活力,为高质量发展提供支撑。(来源:川观新闻)


  最新动态 more

Copyright © 2014-2023 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2022013920号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四川银利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