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原仰望星空 | 天府峨眉计划创新领军人物邓李才带领团队在青藏高原找到世界级天文台址
发布日期:2021/9/13 14:39:09     浏览量:9725

冷湖,现在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一个陌生的名字,但在上个世纪它曾有过自己的辉煌。

1954年发现石油后开始建设,1958年8月21日,1219钻井队开始在冷湖钻井;9月13日,当钻头在“地中四井”钻至一定深度时,原油喷涌而出,冷湖也成为当时中国的四大油田之一。

但随着石油资源的枯竭,居民逐渐外搬,小镇人去楼空,冷湖石油小镇也逐渐被人们遗忘。

1.jpg

赛什腾美丽星空 洪文瀚摄

如今,人们的视线再一次聚焦到这里,西华师大天文系研究团队承担的冷湖地区光学/红外天文台址勘选课题取得重大科学成果:研究团队在青藏高原寻觅到一个新的潜在天文观测点——冷湖天文观测基地。

该台址坐落于冷湖镇附近赛什腾山区域的一处峰顶,海拔4200多米,可以和夏威夷莫纳克亚(Mauna Kea)这样举世公认的最佳天文台址比肩。

2.jpg

该成果由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短期)创新领军人物、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系系主任邓李才教授领导的团队完成。

邓李才介绍说:“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系的研究团队在发展本校天文台的过程中,形成了一支专业队伍。与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中国科学院紫金山天文台一起发起了冷湖光学天文/红外台址的勘选工作,并承担了青海重大科技专项的光学台址监测课题任务。”

其中,Nature文章的其他三位通讯作者,杨帆和陈晓钿来自国家天文台邓李才的团队,何飞则来自中科院地质与地球物理研究所,都是西华师范大学正式外聘学者。

3.jpg

邓李才(左一)与他的团队

“如果把所有天文台、大望远镜都放在西半球,当西半球白天发生重要事件时,虽然我们东半球可以看见,但却因为缺少好的天文台和观测设备而错失发现基本自然规律的契机,会让人非常遗憾。”对于为何必须开展这项工作,邓李才介绍说,“所以我们现在就是要在东半球找一个好的观测台,然后装上‘放大镜’去捕捉这种观测机会。”

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冷湖全域1.78万平方公里全部设成暗夜星空保护区,为选址工作打下坚实基础。“好的天文台都是在人类不适合生存的地方建设的,用寸草无生形容毫不为过。”邓李才说,在选址建设初期许多地方路都没有,在那里开展建设似乎不现实。“选址工作不能有丝毫耽误,即使没有路,创造条件也要上,越早成功后续的效益越大。”

一次偶然的契机,邓李才结识直升机机长崔逢祥,在当地政府的协调支持下,邓李才及其团队乘坐直升机来到观测山头。“我听机长说,在德令哈超过一千米叫高原,超过三千米就是高高原,必须要特殊飞行资质才可以起飞。”为了早日完成任务,崔机长也进行着高强度超负荷飞行,一天飞了80次,用了三天时间才把20多吨物资吊上了山。工作之余,邓李才也陪着飞了20次,俨然成为了副驾驶。与此同时,当地政府主持的修路工程也在同步进行,耗时一年半正式竣工。“如果没有崔机长和当地政府的帮助,选址工作可能要受到很大影响,对此我心存感激。”

4.jpg

邓李才教授与直升机机长崔逢祥

相关数据显示,从落户冷湖天文观测基地的望远镜数目和口径上看,冷湖毫无疑问已成为我国最大的天文台。

不久之后,我国的第一个大科学项目LAMOST将在升级改造后搬迁到冷湖,同时,还将有国内、国际的超大型望远镜和大型望远镜阵列在冷湖天文观测基地落户,科学仪器设备投资将达到上百亿元规模,届时冷湖将成为全世界最大的天文台之一。

而邓李才所属的西华师范大学天文系研究团队将积极参与前沿课题的研究,与国内外研究团组合作做出更多优秀的成果。

“天文对国家的长远发展有很大影响。”冷湖天文台作为世界级天文台的建立,对于将来的中国天文学科学起到了一定的支撑作用,也推动了空间探索这一学科的发展,为解决卡脖子技术问题发挥着关键作用。

“我认为任何所谓卡脖子的技术都是需要自主创新,要沉下心来去做。”邓李才说,对于技术而言,没有人天生就可以熟练掌握,只有真正静下心投入人力资金技术,才会迎来发展。

(来源:人力资源报)


  最新动态 more

Copyright © 2014-2023 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2022013920号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四川银利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