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者郎锦义:用“拼命”守护“生命”
发布日期:2021/9/13 15:16:49 浏览量:8897
郎锦义,四川省肿瘤医院党委书记、放射肿瘤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第二届“四川杰出人才奖”获得者。从医38年来,郎锦义在中国放射治疗行业重望高名,获得荣誉无数,而他却说,“真正的理想不是荣耀,是你最后得到了病患的认可,广大人民群众的认可。”
弃理从医 30余载练就回春妙手
郎锦义的爷爷是北京铁道医学院首任院长、父亲是华西医科大学著名心血管内科专家,母亲、叔叔、姑姑也均为医界翘楚。然而,出身于医学世家的他,在求学时期最初的志愿却并非是从医。回想青葱岁月,郎锦义说,“那时我喜欢理工科,不太想学医,第一是因为我父亲是医生,而当时我有点反叛;再有就是从小我看着父辈行医,那确实是很苦的一件事。”尽管有着青春期的执拗,但最终,郎锦义还是没有“斗”得过父亲,在1978年,他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四川医学院(1985年更名华西医科大学)。
1983年,风华正茂的郎锦义从学校毕业,他本可以选择进入父亲所在的医院就业,但在年轻的郎锦义心底,却有着要超越父辈的倔强。最终,他选择进入才刚开始筹建的四川省肿瘤医院。在首任院长王静波的影响下,走上了放射治疗工作的漫漫长路。
郎锦义的恩师王静波是个彻底的“工作狂”,在他的影响下,郎锦义每天不分昼夜研读医学著作,甚至到了如痴如醉的境地。很快,郎锦义就投入了临床工作,只要有患者,不管是白天晚上,他都在老师的带领下治疗患者。在与患者接触中,郎锦义逐渐明白了医学的意义,也明白了父亲、爷爷为什么都希望他能学医。他感慨,“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我逐渐觉得医生是最好的职业。”
用“拼命”守护患者的“生命”
为了提高业务水平,郎锦义付出的远比一般人多得多。他每天早出晚归,常常晚上10点、甚至12点下班,平均下来每天比别人多工作4个小时。他说,“辛勤的人必有收获,每天多积累经验4小时,一年我就可以多积累几十天。只有在临床当中跟患者接触,望闻问切,和患者交谈,才能够真正积累经验。”
对于郎锦义的“拼”,他的学生、现任四川省肿瘤医院放疗中心党支部书记、助理研究员的李林涛深有体会,在李林涛眼中,郎锦义有着大专家的情怀和风范,在繁忙的门诊,医生对患者交代病情往往三五分钟就结束了,但是郎锦义却坚持和病人讲清楚为什么要做相应的检查,让病人对治疗有充分的理解,从而减轻病人的焦虑,这也导致郎锦义的门诊和查房都常常“拖堂”,李林涛介绍,“郎教授对患者非常友善,对我们却像一个严厉的父亲,跟着郎教授查房,讨论病例,2、3点钟吃午饭,8、9点钟吃晚饭是常有的事。”
如今郎锦义已经60岁,但他还是保持着满负荷的超强工作状态,郎锦义说:“我的父亲、老师都曾对我说过:临床无捷径可走。从医肯定要付出一些牺牲的,但是最终让你欣慰的就是,患者得到了治愈。”
健康所系,性命相托。郎锦义不仅有“技高一筹”的抗癌“秘技”,也有敢为人先的“胆识谋略”,许多在其他医院、其他医生看来“无药可救”的晚期、疑难患者在他这里找到了希望。行医30余年,郎锦义始终还记得他治疗的第一个患者,1987年5月,四川省肿瘤医院的病房都还没开诊之前,一位患有鼻咽癌的病人来到医院,郎锦义为他进行了诊治。这位病人是一位来自秦岭大山中的草药师。让郎锦义没想到的是,25年后,这位草药师又来到医院门诊找到了他,郎锦义回忆,“他回来看我,只为了给我带一句话:他活下来了,他还在采草药,还在给别人看病。就那一刻,我体会到了当医生的崇高职责。当你付出很多,失去很多,但只要能挽回患者的生命,一切都释然了。”
接力奋斗 力创亚洲一线放射治疗中心
30余年坚持一线,郎锦义长期参与和推动中国肿瘤放疗事业发展,促进西部放射肿瘤学科及全国肿瘤放射治疗的整体水平提升,与欧美发达地区迅速缩小差距,部分治疗技术已达国际先进水平。作为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他积极推动学科纵向与横向发展,使专业学会国际化、多学科化。在鼻咽癌、头颈肿瘤、妇科肿瘤等领域,率先在西部达到了全国及国际先进放射治疗水平。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9项、共发表论文300余篇,著作8部,各类科技奖12项。担任《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副总编;《肿瘤预防与治疗》杂志主编。
面对荣誉,郎锦义说:“前20年,取得这些荣誉让人很兴奋,但现在我对这些已经淡然了,这些成就最后都要还给社会,还给老百姓。我现在除了自己看病,还要把更多的经验传授给更多的医生,让更多的患者受益。”
如今,郎教授的专家门诊依旧门庭若市,而他忙碌的身影也依然活力满满。谈到未来,郎锦义深感责任重大,“我希望通过我们几代人的奋斗,2030年四川省的放射治疗能成为全国一线、亚洲一线的中心,我想这是有可能的!”
人物名片
郎锦义教授,中共党员,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导师,四川省人民政府参事、电子科技大学肿瘤医工研究院院长、放射肿瘤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四川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四川省放射肿瘤中心省医学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重点肿瘤专科学科带头人、国家卫计委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中华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第八届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鼻咽癌专委会主任委员。
从事临床放射治疗科研、医疗、教学岗位38年,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等科研项目30余项,获国家发明及实用新型专利19项、共发表论文300余篇,著作8部,各类科技奖12项,2021年获四川“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
(来源:四川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