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才工作巡礼|成都:广聚天下英才 构筑价值生态
发布日期:2021/12/18 17:02:05     浏览量:5212

开 栏 语

人才蔚,事业兴。近年来,四川认真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坚定实施人才强省战略,围绕治蜀兴川谋篇布局、服务创新发展聚才育才、改革体制机制用才励才,加快建设西部创新人才高地,深入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才协同发展,大力集聚爱国奉献的各方面优秀人才,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注入强劲动能。今日之四川,正成为各类人才大有可为、大有作为的热土,一幅人才引领发展的恢弘画卷正在巴蜀大地徐徐铺展。

为集中展示各地各部门聚焦党管人才、政策创新、工程实施、平台建设、服务保障等重点,创新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的积极探索与实践,促进相互交流借鉴,彰显四川尊贤重才的良好生态,即日起,省人才办将开设专栏,陆续推出系列报道,敬请关注。


111.jpg

广聚天下英才   构筑价值生态

成都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

 1-李克强总理来蓉调研期间点赞“蓉漂”人才.jpg

李克强总理来蓉调研期间点赞“蓉漂”人才

功以才成,业由才广。人才蔚起,国运方兴。

今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加快建设世界重要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需要进行战略布局,一些高层次人才集中的中心城市要着力建设吸引和集聚人才的平台,为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指明了前进方向。

成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要求,深入实施人才引领发展战略,正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引领形成全省人才工作雁阵发展格局,为做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担当全省“主干”责任、建设践行新发展理念的公园城市示范区提供坚实的人才支撑。

截至目前,成都人才总量达587.58万人,两院院士34名,入选国家、省、市级重大人才工程专家3788人、顶尖团队195个,孕育出人才企业上市超20家(其中科创板上市7家),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超57万人,带动2020年城市常住人口老龄化率较2016年降低2.8个百分点。成都荣登《财富》杂志“大学生和青年求职者吸引力城市”榜首,连续3年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李克强总理来蓉调研期间点赞成都“这里汇聚了四面八方的人才,展现出很大的吸引力”。

谋创新之政策,以城市之名广聚志士贤才

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更加有效的人才政策,是成都人才工作的生命线和定星盘。近年来,成都上接城市发展战略、下接用人主体需求,不断加强政策创新和精准匹配,推动实现从拼政策、给优惠的“1.0版本”到搭平台、给机会的“2.0版本”再到优平台、营生态的“3.0版本”转变,构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政策体系,筑牢人才工作的持久竞争优势。

2-实施“成都人才新政12条”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超57万人.jpg

实施“成都人才新政12条”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超57万人

——围绕深化改革,出台“成都人才36条”,聚焦人才管理体制、引进培养、激励评价、流动配置机制和创新创业生态环境方面提出系列改革举措,通过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最大限度激发人才创新创造活力。向用人主体授权,实施“产业生态圈人才计划”,将人才评审权充分赋予头部企业,已定向遴选培育首批251名产业领军人才。为人才松绑,实行科研经费“包干制+负面清单制度”、重大科技项目“揭榜挂帅”制度,推动实现“创新不问出身,英雄不论出处”。

——围绕聚人兴城,出台“成都人才新政12条”,在全国率先推出“先落户后就业”,实施“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全民免费技术技能培训”等政策举措,吸引广大人才加速汇聚,促进“人口红利”和“人才红利”叠加释放,推动成都成为新一线城市中最受年轻人喜欢和中高端人才净流入率最高的城市。

——围绕科技创新,出台“成都人才新政2.0版”,推出“实施天府实验室全球高端人才招引计划”“打造成都特色专业群”“支持高能级平台向社会开放”等政策举措,为中国西部(成都)科学城建设筑牢战略人才力量、注入创新源头活水。在全国率先探索以事前产权激励为核心的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探索“共申请共获权”,助力科技成果在蓉转化、由“书架”搬上“货架”,推动从要素吸引人才向全要素协同开发人才转变。 

行创新之路径,以“蓉漂”品牌塑造城市比较优势

“蓉漂”之后再无漂泊,不仅是一句来自人才的肺腑之言,更是一座城市品牌塑造的核心要义。

近年来,成都顺应流量经济时代发展需求,创新将品牌化战略植入人才工作,塑造了具有全球显示度和深入人心的“蓉漂”品牌,打造系列拳头产品及衍生产品,大力营造“让蓉漂成为时代风尚”的社会氛围。

——实施“蓉漂计划”,紧扣成都现代产业体系发展需要,招引海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围绕产学研深度融合,设立校地合作等特色专项,累计引进“蓉漂计划”专家959名、顶尖创新创业团队98个,孕育出上市企业16家、过会待发2家,独角兽或准独角兽企业18家。

3-创办“蓉漂人才发展学院”培育跨界复合人才.jpg

创办“蓉漂人才发展学院”培育跨界复合人才

——开展“蓉漂人才荟”, 坚持“党委政府引导、用人单位主导、社会广泛参与”协同引才理念,打造“蓉漂人才荟”城市雇主品牌活动,奔赴海内外重点城市举办活动870场次,签约近20万人。2020年创设“蓉漂杯”高层次人才创新创业大赛,探索“以赛引才”新模式,促进人才、项目、资本充分汇聚,共举办各项赛事近40场,落地项目18个,总投资金额35亿元。

——创办“蓉漂人才发展学院”,着眼培养面向未来的跨界复合型人才,在副省级城市中率先建立致力于人力资源深度开发的“蓉漂人才发展学院”,采取 “政府引导+市场运作+业界共治”的办学模式,链接“首尔大学职业发展中心”“得到大学”等19家优质培训机构资源,为企业及人才定制化赋能,累计培训近40万余人次。

——设立“蓉漂人才日”,大力弘扬“蓉漂”文化,将每年4月最后一周的星期六设为成都人才专属节日,通过开展丰富多样的活动,向为成都作出贡献的广大人才致敬。“蓉漂人才日”不断迭代升级,从市(州)联动到成渝携手、再到副省级城市协同,持续推动人力资源协同深度融合。

4-设立“蓉漂人才日”向广大人才致敬.jpg

设立“蓉漂人才日”向广大人才致敬

——搭建“蓉漂青年人才驿站”,着力营造“蓉漂”人才首站式服务场景,为外地来蓉应聘大学生提供短期免费住宿,以及就业指导、城市融入等系列增值服务。目前,全市布局建设24个青年人才驿站,累计接待青年大学生入住超过5.8万人次。 

筑创新之场景,以事业平台激发人才创造活力

在创新活动中培育人才,在创新事业中凝聚人才。成都正加快建设具有全国重要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在布局创新源头、打造创新平台上奋力求解,并将城市作为最大的场景实验室,全面激发人才创新活力、释放人才创造潜能。

——建强高能级创新平台,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构建“一核四区”科学城空间布局,聚集中国环流器二号M装置等大科学装置、跨尺度矢量光场时空调控验证装置等11个科技创新基地、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等15个重大创新平台。聚焦空天科技、生命科学、生态环境等战略优势领域,全面启动天府实验室建设,建成成都超算中心,面向海内外汇聚全球战略科学家、科技领军人才和创新团队。

5-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建设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jpg

打造环高校知识经济圈 建设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

——布局创新创业孵化平台,在产业功能区核心区域规划建设1000万平方米高品质科创空间,引入研发机构和创业载体310家、创新团队和人才782个,推动科技创新资源要素加快聚集。建成国家级双创示范基地5个、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及众创空间74个,培育国家高新技术企业6125家,被誉为全国“双创”第四城。组建注册资金100亿元的成都科创投集团,设立“人才贷”“研发贷”“成果贷”科技金融组合产品,累计发放贷款19.2亿元,引金融活水助人才创新圆梦。

——构建校地院企协同创新平台,秉持“城市发展共同体”理念,与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及中科院、中物院等20余家高校院所建立战略合作关系,引进上海交大成都先进推进技术研究中心等校院地协同创新平台53个,规划建设“环川大知识经济圈”“电子科大一校一带”等10个环高校知识经济圈,聚力打造人才创新创业“微生态”。

 6-建强高能级平台:天府实验室.jpg

建强高能级平台:天府实验室

汇创新之合力,以人才协同提升区域开放势能

不拒众流,方成江海。近年来,成都主动嵌入全球人才网络、配置国际创新资源,构建多层次、开放式、全要素的人才发展平台,推动更多全球智慧资源、创新要素为我所用。

——面向全球开放聚才,布局3个中国科协海智计划工作基地,共建“蓉港人才合作示范区”,构建“类海外”人才发展环境。创新实施“城市猎头行动计划”,面向全球发布成都急需紧缺人才岗位图谱,搭建人才与企业精准对接平台,收到简历投递超80万人次。吸引欧洲规模最大的科技竞赛年度旗舰活动——Junction全球科技马拉松竞赛首次走出芬兰、落地成都,开辟海外人才引育新赛道。

7-吸引Junction全球科技马拉松竞赛走出芬兰、落地成都.jpg

吸引Junction全球科技马拉松竞赛走出芬兰、落地成都

——面向全国协同发展,着眼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推动创新平台共建、人才活动联办、人才服务共享,推进“蓉城人才绿卡”和“重庆英才服务卡”实现互认。将人力资源协同深度嵌入城市合作、区域协调发展大局,与宁波签订《蓉甬人才战略框架协议》,携手14个副省级城市共建“城市人力资源协同发展平台”,集成创新要素资源,构筑区域开放共享新格局。

——面向全省携手联动,贯彻落实省委“一干多支、五区协同”战略部署,共同签署干部人才工作协同发展框架协议,加快建设四川省“创新共同体”,构建“研发设计在成都、转化生产在其他市(州)”等人力资源共享新模式。聚焦成德眉资人力资源协同发展,推进职称证书、高层次人才评价互认、共享就业信息,促进区域人力资源要素协同开发、顺畅流动和高效配置。

 8-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梧桐栖人才公寓.jpg

实施人才安居工程:梧桐栖人才公寓

营创新之生态,以优质服务守护人才价值归属

办好每件“关键小事”,让人才“心有所归”。成都连续12年荣登“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榜首,围绕人才全生命周期需求,以“春风化雨、润物无声”的服务供给,营造人人都能被看见被尊重被关怀的价值生态。

——提升人才治理效能,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建立全市人才工作述职评议制度,构建“党委政府+社会组织+市场主体”协同推进的人才管理机制,在全国率先成立由组织部门主管、促进人才发展的新型社会组织——成都人才发展促进会,以及面向高层次人才群体的功能型党组织——成都市“蓉漂”人才综合党委,增强人才政治认同感和向心力,实现“增人数”与“得人心”相得益彰。

9成都市“蓉漂”人才综合党委成立仪式.jpg

成都市“蓉漂”人才综合党委成立仪式

——健全人才服务网络,突出人才可感可及,以“成都人才综合服务中心”为枢纽、区(市)县“人才之家”为支点、新型人才工作站为神经末梢构建全景式服务体系。面向高层次发放“蓉城人才绿卡”人才绿卡,提供交通出行、医疗、创业扶持等24类服务事项,累计服务超过31.5万人次。打造“蓉城人才综合服务平台”,上线“蓉漂人才码”,营造数字化智能化的人才服务场景。

——完善公共服务体系,秉持“安居方能乐业”,实施人才安居工程以来,累计规划建设人才公寓10万套,已有37个项目面向各类人才启动租售,构建起“租售补”并举的人才安居服务体系,城市人才安居吸引力居全国首位。高品质建设国际化社区45个,构建15分钟公共服务圈,为人才提供舒适便捷的生活服务。以价值生态为引领,高标准打造“蓉漂人才公园”,展现各类人才创新才智的集中缩影,传递“人才是第一资源”的美学表达。

奋进新时代、阔步新征程。成都将沿着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引的方向不断开创人才工作新局面,正以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的鲜明旗帜、奋力担当和主动作为,助推城市高质量发展、构筑人才价值生态,让人人都能在奋斗翱翔中成就价值、绽放出彩。(供稿:成都市委组织部)

  最新动态 more

Copyright © 2014-2023 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2022013920号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四川银利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