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才工作巡礼|德阳:产才融合激发“重装之都”新动能
发布日期:2021/12/18 17:31:52     浏览量:3748

111.jpg

产才融合激发“重装之都”新动能

 

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43万人,较“十二五”末增长39.61%,专业技术人才、高技能人才分别增长14.1%、28.5%。

全社会研究与发展经费投入增长92.09%,投入强度提升到3.2%,稳居全省第二位。

建成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位。人才引领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50项,85项获颁省级科技奖励,3项获颁国家科技奖励。

......

这些骄人成绩,源自于德阳市人才强市战略的深入推进。近年来,德阳市始终聚焦产业发展需要,坚持“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产才融合”发展理念,探索出一条“人才引领产业强、产业跟着人才走”的新路子,人才智力势能源源不断地转化为创新发展动能。

1-德阳市专家人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表彰座谈会.jpg

德阳市专家人才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七一“重要讲话精神暨表彰座谈会

注重顶层设计 健全产才互促的“政策链”

围绕产业抓人才,围绕人才出政策。德阳市聚焦装备制造、通用航空、医药食品、先进材料、数字经济五大主导产业,构建“金字塔”式的多层次产业人才引育政策体系,持续提升人才政策体系精准度和竞争力。

瞄准产业“塔尖”人才,实施科技领军人才引进培育政策,专项出台含金量极高的“科技创新人才十条”,新增投入3000万元,给予最高800万元的资金支持。领军人才带动攻克了关键核心技术424项,获国省科技进步奖51项,重型燃气轮机等自主研发成果突破“卡脖子”技术,直接带动新增产值超百亿。同时,打破引才藩篱,出台优秀人才柔性引进政策,构建“企业引才育才,政府补贴买单”模式,采取顾问聘请、兼职聘用、攻关合作等形式柔性引进急需紧缺人才,先后支持四川润格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等柔性引进邓子新、印遇龙院士等100余人,以才促产、以产养研,助力建成亚洲最大民营企业生物工程研究院。

引育并举,夯实本土人才基本盘。德阳市大力实施德阳“英才计划”,用10年时间分2类11个领域开展本土人才选拔培育,市级层面重点支持1000名卓越人才和300名青年拔尖人才,示范带动各区(市、县)支持培养5000名左右各类高层次人才,给予资金资助、项目支持、平台支持、成果转化等多方面支持。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张光明教授,入选“德阳市科技卓越人才”,在人才政策支持下,他带领团队成员搭建了航空材料检测创新服务平台,攻克了一批装备制造“关键技术”。

技能人才是产业发展的基石。德阳市充分发挥本土职教优势,在全省率先实施“首席技师百人计划”,出台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建成技能大师工作室49个,培育技能人才21.42万人、高技能人才达7.12万人,稳居全省前列。同时,创新现代工匠培养模式,在中国二重建造世界最大八万吨模锻压机项目上,推动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同步跟进,率先建成“厂中校、校中厂”,探索出制造业“1221”和产学研一体化“1331”人才培养模式,累计培养模锻专业毕业生300余名,解决了“世界之最,谁来操作”的难题,该案例成功入选“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型成就展”。人才引领产业发展的动能越来越强劲,今年前三季度规上企业五大主导产业实现营收2352.9亿元,同比增长了23.3%。

坚持试点推进 打造产才融合的“试验田”

产才融合发展,如何深度融合、如何创新发展?德阳市把产业功能区作为人才发展“试验田”,试点打造数字产业、油气装备产业、通航产业3个特色产业人才发展试验区,探索形成特色产业、特定人才、特惠政策、特殊机制、特优生态“五位一体”的人才工作思路。

聚焦特色产业招引特定人才,德阳市对接产业功能区招商项目库,建立招才需求库,打造“双招双引”工作站,实现人才、项目打包引进、一体落户,先后引进海尔卡奥斯等50余个产业项目,同步吸引1043名高层次产业人才。创新“人才飞地”模式,鼓励优秀人才、团队通过顾问指导、兼职服务、联合攻关等形式,为产业企业提供智力服务,广汉市依托国内顶尖石化“三大院”人才资源,整体为区域内300余家企业精准服务。

2-德阳市高技能人才杨军(右)手把手教徒弟燃气轮机精密零部件加工技术.jpg

德阳市高技能人才杨军(右)手把手教徒弟燃气轮机精密零部件加工技术

鼓励大胆探索、先行先试。针对人才发展试验区内的急需产业人才,给予最高500万元综合资助和800万元奖励支持,对特别优秀的顶尖团队,打破资助资金额度限制,采取“一事一议”方式单独支持、上不封顶,拿出“真金白银”吸引产业人才。对试验区自主引才的企业,给予每年最高20万元补助支持,在赴外招聘中组织企业组团开设产业专场,将企业人才科研成果转化效益、按比例配套奖补企业,充分发挥企业主体作用。针对有突出贡献的高层次人才,支持试验区可直接聘用为事业管理人员,打破人才身份和所有制限制,实现政企人才互通。

大力推进试验区人才工作体制机制创新,组建三大特区工作专班,选调53人专岗负责,打造2万平方米“数字经济产业孵化园”、1000余平方米“人才服务中心”等实体阵地,实时提供“店小二”“人才管家”专属服务。整合重点行业部门出台33项配套政策,定期召开政府、科研、企业、社会、人才“五方联席会议”,协调试验区建设事项,实时链接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等高校资源,合作开展产业科技攻关,整合资源聚力、协作配合破难、上下联动推进。

突出平台赋能 构建以产聚才的“强磁场”

平台是人才干事创业的舞台。德阳市大力推进产业平台建设,以平台集聚人才、以人才带动产业,形成以开放合作平台、产学研用协同创新平台、企业研发平台为一体的产业人才平台建设体系。

海军正师级自主择业军官翟立新,在全国考察了多家创业园后,果断将德阳高新区作为转战地方的创业地,2016年以来获得超过1000万元的人才政策扶持资金,科研成果丰硕。许多像翟立新一样的人才回顾当初为什么选择德阳,是因为这里的区位优势、产业平台建设与他们的创业理念十分契合。

3-德阳市委组织部与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6所高校签约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jpg

德阳市委组织部与北京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重庆大学、四川大学、电子科技大学6所高校签约共建“大学生实习实践基地”

木茂鸟集,水深鱼聚。德阳市围绕五大主导产业,推进以人才为核心要素的发展平台提档升级,加快培育一批结构层次优、投入产出效率高、辐射带动功能强的现代产业集群,建成国家级高新区1家、省级3家,数量居全省第一,拥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262家、国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608家,位居全省第三位,主动抓好人才招引和产业承接转移。紧扣电子信息、先进制造、新材料等产业人才需求,建设科技企业孵化体41家、大学生创新创业孵化园14个,孵化场地达43.6余万平方米,给予企业和产业人才优先扶持。“十三五”期间,实施各类科技项目1150项,85项获省级科技奖励,3项获国家科技奖励,东方电机参与完成的“长江三峡枢纽工程项目”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

深化校院企地产学研用平台协同创新,着力推进“产业发展—人才支撑—成果转化”的工作格局。与清华、北大等近100家高校院所建立了战略合作关系,协调落地合作项目300余个,搭建产学研用平台200余个。充分发挥合作双方的技术优势、人才优势和产业化优势,联合打造一批院士专家工作站、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技术中心、企业技术中心,“十三五”期间,促成各类科技成果转化项目557项,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70项,形成发明专利300项以上,带动企业投资达75.2亿元,新增产值超过380亿元。

背靠成都人才高地是德阳的最大优势。德阳市积极融入区域协同发展大格局,依托成渝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健全区域型、产业型、平台型人才共享机制。先后建成“大港+”“成旌东雁”人才联盟,联合举办城市推介、人才招引、高峰论坛等活动,推进3万余名专业技术人员取得8市职称互认,构建干部人才交流互派、两地英才对等互认、人才共享公共资源等机制,交流互派专业技术人才7000余人,依托职业院校资源优势向重庆输送技能人才5100余人。

聚焦系统优化 构筑重才兴业的“生态圈”

聚天下英才而用之,须以一流的人才生态为依托。德阳市打造“安居工程+金融保障+精细服务”的人才服务体系,着力构建优质人才发展生态,激活人才发展的“一池春水”。

安居才能乐业。近年来,德阳市加快建立多主体供给、多渠道保障、租购并举的人才安居工程。围绕产业布局,全市配套各类人才公寓1106套,按照就近安居原则让人才“拎包免费入住”。同时,分类发放人才租房补贴,提供最高2000元/月租房补贴、最高100万元的安家补贴和购房补助,累计发放378万元。创新出台“引进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从缴存、提取、贷款、服务等方面构建综合优惠体系,以极大的政策红利,保障绝大部分产业人才3年内便可通过自己的工资收入无压力购房。

4-德阳举行“人才公寓”入住仪式.jpg

德阳举行“人才公寓”入住仪式

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的江恺强是“高层次人才住房公积金支持政策”的受益者,他说:“利用公积金账户余额支付首付,自己出了不到10万,便购买了一套137平方米的商品房。”目前,全市已支持1397名人才购房安居,公积金提取、贷款1.07亿元。

德阳市构建人才“专属金融”服务体系,与四川农信德阳办事处联合设立“德阳人才金融服务中心”,授信20亿元推出5款“人才贷”贷款产品,在同类贷款执行利率基础上给10%-30%的优惠,同步开设人才服务绿色通道,为各类产业人才提供优质便捷的综合金融服务,为企业和人才赋能续航。同时,设立1.5亿元“天使投资”基金,支持处于种子期、初创期、成长期的企业发展。

在全省率先推出“天府英才卡·德阳人才绿卡”,累计发放932张,精耕细作提供医疗、文旅、交通、政务等服务3000余人次。推进以家庭为单元的人才服务,为人才子女提供学有优教的高水平教育服务,为家属提供全周期健康管理。构建激发活力的人才交往空间,以产业人才集聚区和重大产业平台为依托,开展“遇见”系列青年交流活动、人才宣讲报告会、中秋座谈会等活动,增强人才的幸福感和归属感。(供稿:德阳市委组织部)

 

 

  最新动态 more

Copyright © 2014-2023 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2022013920号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四川银利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