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才工作巡礼|凉山:聚八方英才而用之 助千里凉山乘风起
发布日期:2021/12/30 2:21:46 浏览量:3019
聚八方英才而用之 助千里凉山乘风起
十八大以来,凉山认真落实中央和省委部署要求,聚焦发展“第一要务”和脱贫“头等大事”,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快实施人才强州战略,积极探索民族地区人才发展振兴路径,谱写了人才助力决战决胜脱贫攻坚、同步建成全面小康的壮美篇章。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
人才工作政治责任不断压紧
凉山人才发展大会
充分发挥党管人才政治优势,加快完善党管人才领导体制和工作机制,推动党管人才政治责任落地落实。一是强化组织领导。树牢人才引领发展战略地位,成立由党委书记担任组长的人才工作领导小组,调整充实领导小组成员单位至33个,建立健全分工负责、督查指导、述职评议等系列制度,构建起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各司其职、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齐抓共管格局。二是压实工作责任。认真制发年度工作要点,差异化制定成员单位、县市考核指标体系,将人才工作纳入党建述职和州委重点工作考核,每季专题研究部署,每月重点跟踪督办,推动人才工作走深走实。三是突出示范引领。州委书记带头落实“一把手”抓“第一资源”职责,带头联系走访专家人才,召开人才发展大会,推动“县管乡用(校聘)”改革、乡村振兴人才队伍建设等重大工作,示范带动各级党委(党组)加强人才工作统筹,加大人才发展投入,营造大抓人才、尊贤重才的浓厚氛围。
加强顶层统筹谋划
人才工作政策体系更加完善
聚焦中心大局,因地制宜实行差异化、特殊性支持政策,着力构建更加积极、开放、有效的政策体系。一是着眼长远发展打基础。以凉山州“十三五”人才发展规划为统揽,配套出台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人才引进稳定培养、人才创新创业、人才编制保障、“百人计划”等数十个文件,基本覆盖高层次和基层基础、就业和创业、个人和团队、体制内和体制外各类人才。二是紧扣重大战略强支撑。聚焦打赢脱贫攻坚战、推动乡村振兴,跟进出台1个深度贫困县人才振兴意见和教育、卫生、农牧等13个专项方案,以及乡村人才振兴五年行动实施方案,大力实施人才定向培养、人才招引等“五大工程”,全方位推进人才队伍建设。三是围绕关键制约破瓶颈。细化落实鼓励引导人才向基层流动、现代产业人才“十条”等政策措施,创新实施“千名英才·智汇凉山”行动、“菁英计划”、“双培工程”等人才计划,示范带动县市创新实施“星火计划”等一批计划,推动人才引、育重点突破。
深化体制机制改革
基层人才队伍活力持续激发
着力向改革要动力、以改革激活力,积极探索人才管理、评价、激励、流动、使用等机制,着力解决基层人才量少质弱、引留困难、服务断档等问题。一是推行岗编适度分离机制。出台教育、卫生、文旅、农业农村领域“县管乡用”“县管校聘”改革实施意见,支持县(市)在编制管理、岗位设置、人才评价、薪酬分配等方面大胆探索,推动3万余名基层教师竞聘上岗、2000余名基层卫生、文旅、农业农村人员“上挂下派”。二是推行人才定向评价机制。因地制宜贯彻落实“定向评价、定向使用”职称制度,分类推进人才评价机制改革,重点在教育、卫生、农业等26个系列建立“定向评价、定向使用”基层职称制度,2019年以来评审取得定向职称资格196人、确认取得定向职称资格297人。三是探索考核退出机制。组织实施全州教师业务素质考试,成绩作为评优晋级、绩效工资等重要参考,累计取消187名教师评优资格,倒逼推动全州教师业务能力素质提升。针对55%乡村医生无医学背景、21.8%未取得相关证书情况,采取对原有村医整体解聘、统一招考方式,按需配齐有医学背景有证专职村医3783名、配备率达98.7%。
加大招引招录力度
人才队伍规模实现大幅增长
聚焦全州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抓好重大人才计划、活动、项目,广开进贤之门,广纳天下英才。一是加快“高精尖缺”人才集聚。实施“千名英才·智汇凉山”引才行动,配套保障1000个专项事业编制,给予最高100万元安家补助、每月2000元的岗位激励资金等政策,直接引进高层次和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050余名。实施选调生、顶岗实习等计划,2017年以来招录基层选调生753人、急需紧缺专业选调生183名、急需紧缺顶岗实习大学生209名。二是加快基层一线人员招聘。用好放宽基层事业单位人员学历、职称资格、招聘权限等特殊政策,开展“攀西经济区专场招聘会”等大型招聘活动,加大“三支一扶”、“特岗”计划、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等人才专项计划招引,2016年以来累计为11个原深贫县招录招聘各类人才1.7万余名,基层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实现满编运行。三是加快优秀农民工回引。依托农民工大州优势,注重送出去和引回来相结合,实施优秀农民工回引培养工程,共建账管理优秀农民工67211名,选任农民工村干部7602名、村党组织书记1649名。
强化自主培养培育
人才队伍能力素质持续提升
聚焦全州人才素质偏低、结构不优等问题,坚持解决当前急需和服务长远发展相结合,注重多渠道和多维度培育、锻造人才。一是大力实施定向培养工程。围绕教育卫生、财会金融、规划建设等重点领域人才急需,定向培养紧缺专业大学生2077名、农村实用人才1504名、在岗乡村医生689名。制定凉山“菁英计划”实施办法,实施凉山创新领军人才、凉山名师等11个项目,遴选支持本土高层次人才112名。二是大力开展在职培训工程。系列部署开展“一乡一全科”“一户一名技术能手”等专题培训计划近20项,分层分类全覆盖培训基层干部、专业技术人才、乡土人才6.58万人次。组织22万人次干部人才参加“脱贫攻坚凉山实践”“凉山大讲堂”等专题培训,选派778名紧缺专业人才赴省内发达地区学习研修,试点实施“青马”工程培养30名优秀青年人才。三是大力开展实操培训行动。建立帮扶队伍全域结对帮带机制,培养本土“成熟型”人才3022名。创新实施“双培工程”,依托青年创新创业大赛培养优秀农村青年2190名。开展电商创业扶贫培训实操大赛,培训乡村电商人才2.7万余名。
加强对外开放合作
人才保障支撑作用不断增强
凉山高质量发展与人才生态建设圆桌论坛
抢抓帮扶机遇,坚持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科学配置人才资源,强化支撑保障力度。一是抓好帮扶力量配置。坚持用最精锐的部队打最艰苦的仗,科学配置5900余名省内对口援藏援彝、东西部扶贫协作、综合帮扶等干部人才,统筹选派5600余名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专职副书记充实脱贫攻坚一线,并将70%以上的帮扶干部摆布到村,成为破解瓶颈制约、增强造血功能等主战场上的中坚力量。二是深化人才开放协作。主动融入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区域协同等战略,与成都、攀枝花、宜宾等市州签订区域干部人才协同发展协议,2019年以来互派交流挂职干部人才200余名,联合招引急需紧缺人才3000余人。主动对接广东佛山、浙江湖州、浙江宁波等地开展“组团式帮扶”,选派帮扶专业技术人才880余名,举办培训班600余期、培训本土人才5.8万人次。推动与上海交通大学、四川大学等130余家高校、院所和企业战略合作,实施产业发展、研修培训等项目800余个,建立上海交大西昌基地等产学研平台、产业基地120余个,柔性引进使用急需紧缺专业人才1000余名。争取教育部开展凉山教育帮扶行动,选派900余名优秀骨干教师支援凉山;争取省教育厅协调3600余名省内教师、9200余名师范生参与对口帮扶;依托北京101中学、华西医院等帮扶资源,建成“校联体”20个、医联(共)体9个。三是推动人才服务基层。统筹推进科技下乡万里行、“科技特派员”、“人才五进”等系列服务基层专项或活动,推动万余名优秀专家人才开展智力援助、培训指导等服务活动1000多场次,一大批基层急难愁盼问题得到有效解决。
“科技下乡万里行”专家团队在凉山州美姑县指导花椒种植技术
鲜明人才引领导向
人才发展环境生态不断优化
“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凉山州高层次人才座谈会
加强人才激励保障,营造栓心留人生态,激活人才“一池春水”。一是鲜明一线导向。鲜明“重实绩、重实干、重一线”用人导向,出台关心激励脱贫攻坚一线干部26条措施、关心爱护干部8条措施,实施脱贫攻坚、疫情防控一线“晋升选用”计划,州县累计提拔使用、晋升职级、表彰表扬脱贫攻坚一线干部人才4000余名,培养四川杰出人才1名、省级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25名。二是强化服务保障。每年设立1000万元以上的人才发展专项资金,州财政年度人才投入5000万元以上。成立凉山人才之家、创新创业孵化中心等一批人才服务平台,累计建成人才公寓2600余套。推广“凉山英才卡”制度,整合提供子女入学、旅游出行等十余项服务,州县发放“英才卡”2000余张。兑现人才安家补助、租房补贴等政策资金6000余万元。三是强化氛围营造。常态化推进“弘扬爱国奋斗精神、建功立业新时代”活动,持续举办“凉山人才周”等系列活动,示范带动全州开展主题论坛、创新创业大赛等系列活动100余场次,分批推出《战地盛开的索玛花》等优秀人才典型或案例,“近悦远来”人才风尚不断形成。“凉山人才周”系列活动获省委组织部主要领导肯定性批示。
新时代呼唤新担当,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凉山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关键在人才,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希望在人才。我们将认真贯彻落实中央、省委有关部署要求,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坚定推进人才强州战略,千方百计抢占人才开发制高点,创造人才集聚新优势,增强发展核心竞争力,加快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凉山!(供稿:凉山州委组织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