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人才工作巡礼|省委网信办:坚持政治引领 创新驱动发展
发布日期:2021/12/30 10:21:01     浏览量:4244

头图.jpg


坚持政治引领 创新驱动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过不了互联网这一关,就过不了长期执政这一关”“网络空间的竞争,归根结底是人才竞争”。2018年11月,四川省委网信办正式组建以来,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中央和省委关于人才工作的系列决策部署,全面落实中央网信人才发展规划及四川省贯彻落实方案,以“四川网信菁英培养计划”为引领,确立网信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推动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为加快建设网络强省、数字四川、智慧社会提供坚实的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撑。

坚持政治引领高位统筹

整合网信人才发展力量

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加强政治引领,以网信人才发展规划为牵引,整合各方面力量,统筹形成“一方案、三体系、多主体”的“1+3+N”网信人才工作新生态。

一是出台一个方案,强化顶层设计。2020年初,省委网信委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贯彻落实<网信人才发展规划>实施方案》,搭建起统揽全省网信人才工作的制度框架体系。

二是做实三级体系,强化组织支撑。着眼于构建“横到边、纵到底”的省市县三级网信工作体系,横向上强化“一张网”思维,及时调整充实省委网信委成员单位,明确职能职责,将30项网信人才工作任务细化分解到33个部门,形成工作合力。纵向上强化“一盘棋”思维,在省级层面顺利完成省舆情监测与研究中心和网络治理研究中心改革试点,赋能升级为科研机构;在市级层面,推动多个市(州)新增设内设机构或增加人员编制,完成21个市(州)应急指挥中心规范化建设,增强网信专责力量;在县级层面,积极推进县级融媒体中心加挂互联网信息中心牌子,已有14个市(州)全覆盖加挂或单独成立网信中心、162个县(市区)完成加挂或单独成立网信中心,覆盖率87%。

三是凝聚各方力量,强化协同推进。2021年9月正式组建四川省网信人才发展促进会,同步成立网络信息服务、网络直播、青少年网信启蒙、互联网行业党建等6家民办非研究机构,在网信领域建立更加紧密一体、广泛深入的事业共同体。组建包括网络传播与舆论引导、网络安全、信息化与数字经济、网络空间法治建设4个工作组61名专家的省委网信委专家咨询委员会,着力发挥“智库”决策咨询作用。加强网络人士队伍建设,建立全国、全省网络名人动态数据库,着力凝聚网络正能量和骨干力量。

坚持深入调研找准方向

探索网信人才成长路径

 四川省政府副省长罗强、中央网信办培训中心主任孙爱萍调研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jpg

四川省政府副省长罗强、中央网信办培训中心主任孙爱萍调研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

为全面摸清全省网信人才队伍现状及发展方向,坚持“以学习起步,以调研开局”,先后开展三轮调研,进一步摸清家底、理清思路,找准推动网信人才发展的切入点和突破口。

一是针对家底不清问题,首次开展网信人才队伍现状摸底调研。联合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共同开展省社科项目立项课题研究,形成了全国第一份《四川省网信人才分析报告(2020)》。

 以学习起步、以调研开局.jpg

以学习起步、以调研开局

二是针对方向不明问题,重点开展网信人才培养机制专题调研。成立专题调研组先后赴浙江、重庆等先行地区以及省内知名高校、互联网头部企业调研,探寻网信人才培养新模式新路径。三是针对需求不准问题,深入开展网信人才培训需求专项调研。书面征集省直相关单位、21个市(州)党委宣传部、网信办以及高校、企业、科研院所等网信人才培训需求和意见建议共150余条,找准了网信人才培养存在的党政干部互联网思维和数字治理能力亟待提升等“三大短板”和政企互联网思维培养等 “六大需求”。

坚持创新模式共建共享

打造网信人才培养基地

在深入调研、充分研判的基础上,坚持把建设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作为网信人才工作的第一抓手和突破口,形成“一年起步、三年成形、五年建成”“三步走”构想分期推进,积极填补全国网信人才培养空白区域。

 中央网信办培训中心主任孙爱萍与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房方为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揭牌.jpg

中央网信办培训中心主任孙爱萍与四川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省委网信办主任房方为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揭牌

一是建成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在省委组织部、省委宣传部的指导下,联合教育厅、人社厅,采取“产研训融合、政企社协作”模式,整合高校、企业、科研机构等多方资源,在成都、宜宾“一体两地”布局建成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2020年9月14日,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正式揭牌开班,副省长罗强、中央网信办培训中心主任孙爱萍出席揭牌仪式。目前基地已被纳入全国网信人才培养重要支撑基地和全省干部教育培训体系。同步打造“四川网信云课堂”线上教学平台,与基地有效互补、科学衔接。

二是开发“政治引领实战为先”型教学体系。在理论武装上,坚持把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网络强国的重要思想作为“开班第一课”和“从业必修课”;在师资队伍上,采取党政干部、专家学者、实战先锋各占“三分之一”方式配置师资;在培训供给上,自主研发教学大纲,设置主体班、专题班、研修班、资质班4类班次和教学、演练、实训、竞技4大系统50余类子系统,将课堂教学、案例教学、现场教学、实战演练融为一体,突出场景式、体验式、浸入式教育特色。

三是开展全省网信人才示范培训班。依托四川省网信人才培养基地,全面落实全省网信人才培训计划。截止2021年11月,已开设各类培训班次48期,其中中央网信办4期,省委网信办14期、各市州网信办11期,其他涉网信专题19期,共3800余人次参训;“四川网信云课堂”上线网课63课时(节),近5万人次访问学习。

坚持面向未来高标推进

架构特色网络学院

着眼网信人才和网信事业高质量发展未来,2021年3月,规划建设互联网学院正式写入《四川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纲要》,同时建设网络安全工程学院纳入《四川省“十四五”网络安全和信息化规划》。

一是建设一所特色互联网学院。未来五年,聚焦网信人才高质量发展、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数字经济加速发展,依托成都信息工程大学,大力培养网信领域急需紧缺、跨界融合应用型人才,打通网信人才专业学历通道,建成一所走在全国前列的体系化正规化产业化新型互联网学院。

二是建好国家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实验基地。以成功申报打造国家智能社会治理实验基地(教育特色)为契机,以国家级“招牌”为统揽,坚持智能社会治理教育特色,全面推进四川网信人才培养基地、特色互联网学院、智慧教育、智慧校园等应用场景建设以及网信科研智库打造、民办非机构研究院成立等工作,促进全省网信事业和教育现代化发展,为全国提供可复制示范案例和经验样板。

 四川省委网信办携手高校、地方法院联合培养网信领域专业人才.jpg

四川省委网信办携手高校、地方法院联合培养网信领域专业人才

三是探索建立网信领域特色学科人才培养体系。2021年5月,省委网信办与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成都铁路运输第一法院(成都互联网法庭)及成都信息工程大学签署联合培养网信人才合作框架协议,联合培养硕博层次创新型研究型高端跨界人;联合四川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院等院校拓展培养专科层次应用型职业技术人才。接下来,将依托特色互联网学院的建设与发展,逐步打通网信领域高职专科、应用本科、专业硕士、博士工作站等网信人才专业学历通道,分步探索构建网信特色学科体系,逐步建成网信基础人才、应用人才、综合人才、管理人才一体化培养的学科体系。

坚持多点发力立体发展

积蓄网信人才动能

坚持抓重点、带多点,把创新人才评价与激励机制作为推动网信人才工作立体式发展的重要抓手,着力激发各级各类网信人才干事创业活力。

一是鲜明导向性,强化网信人才表彰激励机制。针对过去四川从未对网信工作进行过评选表彰,而网信部门和网信事业作为新机构、新领域、新工作,迫切需要通过评选表彰发挥精神引领、典型示范作用的实际,2020年3月,省委网信委第二次会议审议通过《四川省网信工作先进评选表彰办法(试行)》,将网信先进个人评选表彰事项纳入省级评选表彰范围,选树典型、强化激励,对获得表彰奖励的集体,相关部门对其网信工程建设、技术改造和科研项目开展等方面予以倾斜支持。2021年10月,经省委、省政府同意,省委网信办、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决定对200名网信工作先进个人和100个网信工作先进集体予以表彰。

二是突出创新性,新建网信人才职称评价体系。针对四川现有新闻系列、工程系列和社科系列职称均难以适应网信领域从业人员职业发展需求的问题,积极推动网信人才评价机制改革,在工程系列下新增网络信息安全专业职称,在专业设置上将网络内容建设管理与网络安全及信息技术有机结合,在评审对象上由国有企事业单位体制内人员拓展到非公有制经济和社会组织人员、自由职业者等体制外人员,畅通网信人才职业发展通道。2021年1月,省委网信办和人社厅联合印发《四川省网络信息安全专业职称申报评审基本条件(试行)》,在全国首批建成网信职称评价体系。省委网信办“建立四川省网信人才职称评价体系”做法入选全省人才工作2020年度创新发展典型案例。2021年11月,在全省范围内开展首评工作,拟通过高级工程师职称13人、中级职称(委托评审)19人、初级职称(委托评审)7人。

三是赋予前瞻性,探索网信人才特殊引进政策。积极与中央网信办、省委组织部、人社厅、财政厅等相关部门对接,争取网信高层次人才特殊引进政策及人事薪酬制度改革试点,研究制定《省委网信办直属事业单位兼职兼薪和创新创业管理办法(试行)》,确保专业人才引得进、留得住。(供稿:四川省委网信办)

 


  最新动态 more

Copyright © 2014-2021 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2022013920号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四川银利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