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广安“人才月”活动正式启动 推出5个主题36个人才项目
发布日期:2022/7/25 9:49:49 浏览量:2039
7月6日,“广聚英才 立业兴安”2022广安“人才月”活动正式启动。本届广安“人才月”活动,推出五大主题36个人才项目,包含人才引、育、用、留各个方面,以最大诚意礼遇人才,全力营造识才爱才敬才用才的浓厚氛围。据悉,广安“人才月”活动将加快建成川渝合作示范区、全域全程全力融入重庆都市圈,促进各路英才在广安相聚,通过广安“人才月”活动,选择广安、共建广安,奋进同心、携手同行,奋力书写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广安答卷。
中国工程院院士、北京理工大学校长龙腾为活动作主旨演讲,广安市委书记张彤出席活动并致辞,他谈到,近年来,广安坚定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出台全国首个跨省域人才互认政策,成功创建全省首批院士(专家)产业园,四川玄武岩纤维新材料研究院获批建设国家市场监管技术创新中心,人才“飞地”、县引村用、“医联体”改革等经验获得中央肯定,在全省推广,人才工作影响力、竞争力持续提升。《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规划纲要》《重庆都市圈发展规划》全方位支持广安加快与重庆中心城区同城化发展,着力打造重庆都市圈北部副中心,为广安提升位势能级、实现跨越发展带来了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广安已成为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的“战略前沿”。未来,广安将紧紧围绕建设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重要支撑地和跨省域人才一体化发展创新高地目标,依托全国唯一的跨省域共建省级新区—川渝高竹新区,紧扣产业发展引育人才,积极搭建平台成就人才,主动优化生态服务人才,加快推动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着力打造人才发展新高地。
广安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刘襄渝在现场发布广安“人才月”五大主题活动,他谈到,2020年,广安首次进入党和国家最高层次区域发展战略,从“川东一隅”“区域边缘”一跃成为“川渝焦点”“战略前沿”,这既赋予了广安落实国家战略的重大使命,也搭建了有志英才实现抱负的宏阔舞台。据悉,五大主题包含:聚焦“群英荟萃”主题。拿出4287个岗位,引进急需紧缺专业人才和重点产业人才。聚焦“筑梦前行”主题。与高校开展产学研对接活动,引导各类人才扎根一线、建功立业。聚焦“赋能扬帆”主题。组织各类人才开展专题培训、主题座谈,助力人才成长、促进履职担当。聚焦“星光闪耀”主题。评选表扬优秀个人和项目,为院士(专家)工作站等专业机构授牌,发放奖补资金。聚焦“近悦远来”主题。发布小平故里“人才贷”系列金融产品,实施人才安居工程,建设人才之家,营造一流的人才服务生态。
活动现场,广安市委副书记、川渝高竹新区党工委书记甘用德作“双招双引”推介并发布机会清单,清单项目共76个,总投资1277.43亿元。据悉,清单中近期新开工项目28个,筹备项目48个,主要包括川渝新能源汽车整车制造配套基地、华蓥山高山康养旅游、新建中联高竹零部件生产基地等。“真诚期待各位能到高竹新区这片热土上投资兴业、干事创业,为大步前行、发展风劲的高竹新区,发展新空间,耕耘新天地!”甘用德说。
四川省委组织部领导人才考试与测评中心主任李江澜为人才代表发放英才卡,广安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王瑛为广安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建站单位授牌,四川农信广安办事处党委书记伍家荣在活动现场发布广安“人才贷”系列金融产品。
北京理工大学校长助理及相关专家、教授,广安市委人才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主要负责同志,各县(市、区)党委、园区党工委主要负责同志及组织部部长,各行业领域专家人才代表参加活动。
今天我们四川农信(广安)大力推出“小平故里—人才贷”,主要是助力广安实施人才强市战略,服务各类高层次人才在广安安居乐业、创新创业。“小平故里—人才贷”包括科创贷、聚英贷、宜居贷、消费贷、流量贷5款信贷产品,我们计划单列授信20亿。针对科技型创新企业单户授信额高达3000万,个人经营类人才贷款单户授信额高达1000万,贷款利率优于同类贷款15%—35%。这些产品贷款方式灵活,还款方式多样,办理方便快捷。“四川农信,四川人民自己的银行”,我们将以更加优质的服务,为广安高质量发展贡献农信力量。
这次活动的规格很高,感受到广安市委市政府对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现场发布广安“人才贷”系列金融产品相应内容,对科技创新创业的高层次人才的帮助很大。“人才贷”的体量很大,手续方便,真正为我们干事创业的人才提供了支撑和保障。今天能够成为院士(专家)工作站的建站单位,对我们来讲是拥有了一个破解技术难题的关键性平台。我们也会与院士专家共同形成联合创新体系,获得更多创新要素和资源。今年6月28日,我们与四川省农科院共同组建的四川农科葡萄产业技术研究院正式注册成立,这个研究院是四川乃至西南地区第一家,搭建院士(专家)工作站、组建葡萄产业的研究院,为产业发展和科研人员搭建了良好的交流合作平台,有助于解决产业和企业面临的现实问题,提高科研院所与企业和市场的对接度,及时把新技术和新产品延伸至产业链前沿,推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发展。(来源:人力资源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