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宾:创新引人育人用人,打造产教融合新高地
发布日期:2022/9/8 8:55:59 浏览量:2665
宜宾市科技创新中心
近年来,宜宾市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 战略,按照“产学研用”一体化和教育链、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四链”融合思路,在三江新区高起点、高标准、高水平规划建设大学城和科创城,打造高端创新人才的集聚区、技术研发集成的核心区、成果转化的示范区和城市建设的新地标,以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背后解码
8月25日至27日,第五届“四川工匠杯”暨四川省第一届技工院校职业技能大赛如火如荼地在宜宾举行。
包括该大赛在内,宜宾市已举办工匠技能比赛等活动110余场次。“近年来,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智能终端等新兴产业兴起后,企业对高端科技型人才和应用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迫切,人才问题已成为制约产业转型发展的瓶颈。”宜宾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说,为此宜宾大力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 战略,以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为突破口,以产教融合推动人才工作高质量发展。
在这一背景下,宜宾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应运而生,这是全省唯一的市委人才和大学城工作局,致力于统筹抓好全市人才工作。同时设立每年3亿元人才发展专项资金、组建10亿元规模人才创新创业基金,采取“财政+市场”相结合模式,建立人才政策体系,出台“两院院士来宜创新创业10条措施”等政策,实现重点产业、领域人才政策全覆盖。
有了系列政策的吸引,清华大学教授、国内新能源汽车动力系统领军人物欧阳明高院士将自己唯一的院士工作站设在这里。欧阳明高院士曾多次表示,选址宜宾,一方面基于这里已具备汽车整车产业链,另一方面更看重其对汽车产业的布局规划,“同时,这里有创新的人才、队伍、氛围和创新驱动力,很适合我们来做创新和成果转化。”
这正是宜宾贴近产业招引人才、扶持人才的成果,坚持以产才融合为抓手,有力推动了动力电池、新能源汽车等新兴产业从无到有、强势崛起,实现了引进一批人才、壮大一个产业、形成一个集群。
在育人才方面,更加注重平台、产业、人才深度融合,充分发挥高校和企业人才培育主阵地作用,全力推进大学城和科创城建设,推动在宜高校精准对接重点产业发展,举办特色学院、特色专业。
宜宾大学城
四川新能源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华剑锋说,与西华大学共建的四川智能及新能源汽车产业学院,将开设车辆工程、先进运载动力和汽车服务工程专业,旨在培养省内汽车相关产业发展急需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成都理工大学宜宾校区同样瞄准培养“新工科”人才。该校党委常委、副校长黄琦介绍,已在当地遴选优质企业,共同组建“双师双能型”师资队伍,推进企业深度参与学校人才培养全链条、各环节。“校企双方还共同修订与企业生产过程紧密结合的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实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优化。”
白天忙业务,晚上“摇身一变”成了高校老师,这是每周一、二、四及周末发生在宜宾丰川动力科技有限公司工程师身上的故事。“从2019年开始,我们先后与宜宾职业技术学院、宜宾学院、宜宾职业技术学校等院校合作开展产学研教学,培育人才自己用的同时,还为其他汽车企业输送人才,很受市场欢迎。”公司行政副总经理樊刚说。
在用人才方面,宜宾市积极开展校地、校企合作,共建白酒、新能源汽车等现代产业学院、产学研协同创新平台,并成功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和全省唯一的“学教研产城”一体化试验区。尤其是以宁德时代为龙头的动力电池产业链企业在宜投资,推动宜宾建设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动力电池产业基地、构建全产业链生态圈,这为企业生产、研发、营销等环节提供了培养人才的土壤;反过来,协同创新用人才也将助推产业进一步做大做强。
每年定期赴各大高校举办高校集中引才活动
宜宾市还组建“双城”服务中心和高端人才服务中心,实施“人才绿卡”制度,推进人才安居工程、K12国际精品学校和高品质医院建设等,大力营造乐业宜居新生态,为人才提供优质生活保障,解决其后顾之忧。
目前,宜宾市已通过常态化举办两院院士宜宾行等重大人才交流活动,推动了一大批人才加速汇聚,在宜办学高校从2016年的2所增加到12所,在校大学生由2万人增加到9万人,新引进欧阳明高、邓中翰等院士(专家)工作站5个、产研院13家,建成智能终端四川省重点实验室等省级以上研发(孵化)平台120个。(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