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力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集聚工程
发布日期:2022/10/18 16:55:45     浏览量:2044

四川省坚持将集聚博士后作为打造高水平青年科技人才队伍的重要举措,大力实施博士后创新人才集聚工程,在政策突破、产才融合、精准服务等方面聚焦发力,实现博士后规模、质量“双提升”。目前,建成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478个,在站博士后达4042人、累计招收达9185人,覆盖电子信息、油气化工、生物医药等20余个行业领域,设站规模和在站人数持续提升、稳居西部前列。

1.jpg

2022年6月,博士后沿着总书记的足迹在三苏祠接受家风家训教育,涵养家国情怀

聚焦政策突破

激活博士后创新“动力源”

坚持把培育战略人才力量的政策重心放在青年科技人才上,完善支持举措、加大支持力度,着力提升博士后政策含金量。

强化战略谋划。四川省委十一届九次全会强调,加大博士后培养引进支持力度;出台进一步支持科技创新的《若干政策》,进一步吸引激励博士后来川创新创业;出台加强和改进新时代人才工作的《若干措施》、人才发展“十四五”《规划》,均对大力集聚博士后、带动青年科技人才队伍整体开发提出明确要求。
出台专项政策。印发加快博士后工作创新发展的《九条措施》,每年发布全省博士后招收需求目录,对新设立的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和创新实践基地给予每个20万元资助,对引进的出站博士后实行年薪制、协议工资制、项目工资等分配方式,在平台建设、人员招引、培养支持等方面实行系列创新政策,完善博士后“引育用留”全链条发展体系。
发挥叠加效应。省层面将博士后日常经费资助提高至每人两年16万元,鼓励有条件的市(州)、县(市、区)出台配套支持政策,形成政策叠加效应。成都高新区大力实施博士后工作“双优”专项行动,在享受省级政策基础上,市、区两级再分别给予进站博士后一定生活补贴。

聚焦产才融合

建强博士后成长“加速器”

围绕更好激发博士后创新创业活力,集成各类政策、项目、平台予以支持,加快打造优秀青年科技人才队伍。

实施支持项目。设立省自然科学基金,2022年实施2016项青年科学基金项目、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和创新研究群体项目,加大对博士后倾斜支持。围绕现代产业特别是战略新兴产业,实施四川省博士后创新人才支持项目,开展博士后科研项目特别资助,每年资助100项、最高资助20万元/项,大力支持博士后开展创新研究。

拓展成长渠道。改进人才计划评审机制,对入选国家“博新计划”的博士后,符合条件的可直接纳入省级人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对入选省级“博新计划”的博士后,符合条件的在申报省级人才计划青年人才项目时不受推荐名额限制,直接进入终评环节。优化博士后职称评审方式,研究成果或业绩突出的,进站满一年可破格申报评审高级职称。

激发创业活力。鼓励用人单位通过股权、期权、分红等方式激励博士后自主创业,各地创业载体优先为创业博士后提供场所和服务并减免一定费用。在高新区、经开区创设博士后创新创业园,对认定为省级创业孵化基地的给予90万元补助,助推博士后向产业企业一线集聚。

聚焦精准服务

构筑博士后发展“生态圈”

着眼为博士后发展提供全方位服务保障,积极打造拴心留人的创新创业环境。

搭建交流平台。成立川渝博士后人才发展联盟,指导重点用人单位举办博士后国际交流计划派出项目青年学者论坛、成渝双城博士后交叉学科论坛等学术交流会,大力开展博士后服务基层活动,积极参加全国博士后创新创业大赛并获6金3银佳绩。

加大投入力度。省层面设立博士后专项资金,出台资金管理办法,着力提高资金使用效益。2022年,省级财政博士后专项经费预算达1.06亿元、同比增长近12倍。

优化服务保障。引导有条件的企业站点设立首席服务专员,在政策解读、学术支持、职业辅导等方面持续赋能。允许博士后配偶和未成年子女随迁入户,将在站博士后纳入省级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和安居工程保障范围。截至目前,已为129名博士后提供子女入学服务。

加强管理考核。完善“省、市(州)、设站单位”三级管理体系,建立健全“两站一基地”评估和动态调整机制,将博士后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市(州)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范围,大力营造支持博士后事业加快发展的良好氛围。(来源:大国人才)

  最新动态 more

Copyright © 2014-2023 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2022013920号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四川银利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