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咖齐聚第二十届海科会,共话科技向善向上力量
发布日期:2023/2/6 18:03:32     浏览量:849

4.jpg

12月10日,以“萃集国际英才·共享全球智慧”为主题的第二十届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以下简称“海科会”)在成都开幕。4名诺贝尔奖获得者、67名海内外院士、100个海外创新团队……翻开第二十届海科会嘉宾名单,依旧星光熠熠。

10日上午的天府论坛中,诺贝尔奖获得者阿龙·切哈诺沃、中国科学院院士朱美芳等5位大咖嘉宾,带来一个个高含金量的主题演讲,分享科技创新新成果,探寻科技产业新思路,奉上了一场智慧相融、观点碰撞的思想盛宴。

科技向善

诺奖得主热聊让医学创新更好造福人类
在医学领域,科技并不是一个个冷冰空洞的概念信息,而是一把可以被精准运用并解决疑难杂症的钥匙。“科学的作用就是揭开大自然的秘密从而造福人类。”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以色列生物化学家阿龙·切哈诺沃研究的泛素调节的蛋白质降解系统,可以破坏因错误折叠或突变而受损的蛋白质,从而为研发某些恶性肿瘤和神经退行性疾病药物提供重要平台。

5.jpg

阿龙·切哈诺沃

“比如,多数情况下癌症是由一种叫做致癌基因的蛋白质引发的,进而导致不受控的细胞增长。通过破坏蛋白质才能确保生命安全,维持生命活动,我称之为‘不破不立’。”阿龙·切哈诺沃说。

为曾经的一名内科医生,从治病救人到研发医药的角色转换让阿龙·切哈诺沃更加坚信科技赋能医学研究的重要意义。他认为,用自己研发出的药物改善数百万人的生活对自己意义非凡。

长期研究中我们还发现,泛素系统在免疫、排斥外来物种方面具有重要作用,不过药物的研发和试验就像是一场漫长的马拉松,我们开了个头,相信未来会有其他人对此进行深一步的研究。”阿龙·切哈诺沃表示。

科技赋能医学创新的这一观点也深受挪威心理学家、神经科学家爱德华·莫索尔认可。这位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获得者已是海科会的老朋友。在他看来,正是通过对大脑导航系统的深入研究,他才能在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研究方面有所突破。

6.jpg

爱德华·莫索尔

“大脑导航系统让我们能够辨别位置和方向,还可以帮助我们更全面了解脑功能和脑疾病。”爱德华·莫索尔认为,了解大脑导航系统可以直观地帮助我们认识正常的大脑和患有疾病的大脑,包括阿尔茨海默病、帕金森、抑郁症、精神分裂症等一系列神经系统疾病和心理疾病。“这些疾病影响着全球近三分之一的人口,了解大脑对治疗这些疾病的影响力不可估量。”他希望能进一步突破大脑生理认识和心理认识之间的障碍,为攻克阿尔茨海默病这一健康难题贡献力量。

科技向上

海内外院士共话科技支撑促进产业升级

论坛现场,不少专家则聚焦前沿热点领域,探讨市场化的科技成果转化,共话未来新趋势。

以新材料赋能新赛道,中国科学院院士、东华大学材料学院院长朱美芳十分看好这一赛道未来的发展。她认为,“纤维是人类最伟大的发现之一,未来智能纤维材料将链接智慧世界。我国虽然是名副其实的纤维大国,但要向纤维强国迈进,还需要深入研究智慧纤维。”

7.jpg

朱美芳

在她看来,纤维产业已经进入新赛道,纤维产业中原料、聚合、加工、成形过程,被赋予了科技、环保、智能等新概念。“我们采用新加工方式将半导体做成纤维,从材料结构方面进行能量存储转化,这在过去看来是科幻的事情,但今天我们已经做到了。”朱美芳表示,未来将在纤维的柔性化、智能化、功能化方面加大研究力度,以提升新一代智能纤维的效果。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田奇,作为华为云人工智能领域首席科学家,带来的分享毫不意外是关于人工智能。“能源、金融、医疗、工业……人工智能现在正快速进入千行百业。数据显示,在华为云已经实践的800多个与人工智能相关的项目中,其中30%以上人工智能已进入核心生产系统,帮助客户平均盈利能力提升18%。”

8.jpg

田奇

但同时田奇也坦言,目前人工智能的应用是机遇与挑战并存。例如,人工智能应用碎片化的问题,也就是说现在人工智能技术还难以在很多场景规模化复制。还有如何把行业知识和人工智能技术相结合,以及行业对人工智能安全隐私等风险的担忧。“但这些挑战正是我们未来努力的方向,相信通过人工智能与产业深度融合,必将推动产品开发、服务创新、产业升级的深刻变革,源源不断地为经济发展和社会进步注入创新活力。”

接过田奇的话筒,日本工程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副理事长任福继,延续着关于人工智能的话题——人工智能助推服务机器人奔腾向前。“如果说上一轮机器人的潮流主要是工业机器人,那么下一波浪潮将会是具备情感计算功能、能够正确理解人类情感的服务机器人。”任福继及其团队十几年来一直致力于探索机器人情感计算与交互能力的研究。

9.jpg

任福继

情感服务机器人已经有哪些应用?他举例说,具备情感的看护机器人,可以从老人的各种神态中准确地判断被看护者是否需要帮助,“可以察觉老人的情绪,需要哪些帮助,然后自己作出相应判断,及时提供服务”。

任福继介绍说,15年前,服务机器人市场占比很小,但2022年服务机器人的市场与工业机器人相比已经几乎持平。“所以我相信,5年内具有初步情感的机器人就能进入产业化,10年左右相关的技术能够实现重大突破。”(来源:川观新闻)

 

 

  最新动态 more

Copyright © 2014-2023 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2022013920号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四川银利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