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探索建设人才工作先行区 夯实人才雁阵格局基点
发布日期:2023/7/3 8:50:53 浏览量:1882
去年以来,四川省按照“因地制宜、精准施策、突出增量、注重实效”原则,确定30个人才工作基础较好、经济社会发展特色鲜明的县(市、区)探索建设人才工作先行区,推动形成上下贯通、推进有力的人才工作体系,不断夯实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基点,以点带面示范引领各地推进人才工作提档升级。
不断健全工作体系。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重要论述,推动各市(州)、各先行区坚持高位统筹、上下联动,不断健全人才工作组织体系、政策体系、责任体系,层层细化目标任务和考核指标,先行区建设的要素保障得到不断充实完善。成都支持三个先行区成立人才发展促进中心,攀枝花、内江选派部机关科级干部下沉专职抓好先行区建设,南充市嘉陵区组建人才开发服务中心,内江市东兴区在重点部门、乡镇(街道)探索设立专职人才工作者。自贡、泸州、遂宁、南充、宜宾、资阳、凉山等地为先行区加压,专设指标突出建设任务考核权重;雅安市雨城区、康定市、西昌市等先行区坚持项目化管理,动态督导、年终问效,有力推动了各项任务落地落实。
持续提升人才效能。各先行区紧扣乡村振兴、基层治理特别是特色产业发展重点任务加大工作力度,多措并举壮大人才队伍、加快人才平台建设,人才效能不断提升。2022年共引进人才2.73万人,其中硕博士及副高以上高层次人才5200余人、同比增长33%,基层教育、卫生人才在岗率超过95%,新增省级及以上创新平台102个、累计已达183个。泸州市龙马潭区联合川南渝西24家单位组建“航空航天产业联盟”,集聚科研技术团队10余个,推动航天产业集群发展。绵阳市游仙区建立“中国科技城军民融合人才俱乐部”,推动军工院所科学家和辖区企业家、金融家跨界交流合作,累计解决技术难题137个,转化引进项目83个。峨眉山市与中科院合作建成环境与矿产新材料联合研究院,转化生产中科院环保材料团队成果,打破超微细钙高端产品被国外企业垄断销售的局面。
全面推进改革创新。各先行区先行先试、创新突破,围绕特色产业发展、重点区域开发、重要领域建设加大改革创新力度,一些制约人才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得到有效破解。成都市新都区将人才评价与市场化薪酬待遇挂钩,推动人才评价更加注重能力和实绩。苍溪县建设“乡土人才超市”214个、入驻5000余人,赋能乡村振兴。南江县探索企业人才派遣制度,从主管部门选派7名专技人才担任总工程师,帮助企业解决技术难题。富顺县以评聘“职业农民”资格证为切入点,探索建立乡土人才评价标准47条。泸县探索科技“揭榜挂帅”“定向委托”机制,吸引专家团队攻克新药研发等7个难题,助企增收5亿元。米易县探索“岗编分离、按岗聘人、合理流动、适度下沉”机制,1830名校长、教师全员竞聘上岗,285名乡镇卫生院事业编制收归县上统一调配。
加快释放外溢效应。各市(州)围绕解决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中注重及时总结和推广应用先行区的成功经验和做法,较好发挥了先行区“改革创新试验田”作用,促进了区域人才工作水平整体提升。11个市(州)结合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联动推进建设市级人才工作先行区33个。在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的带动示范下,这些市级先行区人才工作经费投入达1.1亿元、平均每个360万元,制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产业发展等政策措施120余条,创建省级及以上创新创业平台58个,引进硕博士人才2000余人。邻水县“人才政策川渝互认”、为企“带编引才”等工作在全市逐步推广,宜宾市翠屏区“校联体”建设受到群众广泛认可,广汉市、南充市高坪区推出的“人才贷”“人才险”得到德阳、南充两地人才的高度关注。(来源:中国组织人事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