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才“雁阵”振翅飞——我省加快构建“1+3+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一)
发布日期:2023/7/3 8:59:42 浏览量:4586
开篇的话
头雁昂首鸣,群雁振翅飞。
今年,四川瞄准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创新人才聚集高地这一目标,积极融入国家人才高地和人才平台建设,以“1+3+N”作为主要功能布局,突出成都“头雁引领”,强化绵阳、宜宾—泸州组团、南充—达州组团“三翼驱动”,夯实其他市(州)“多点支撑”,聚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省加快形成梯次分明、各有侧重、比翼齐飞的人才发展雁阵格局,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四川提供有力人才支撑。
“1+3+N”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怎么建,各地的思路和举措有哪些?尤其是“1+3”核心区如何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本刊记者走进成都、绵阳、泸州、宜宾、南充、达州等地,探寻厚植人才沃土,引才聚才、汇智聚才的路径和实践。
集聚共享 “头雁”领航
成都
【目标】加快形成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主要承载区
【路径】充分发挥“头雁”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打造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主要承载区,着力支撑成都都市圈打造全省发展主干和成渝地区发展引擎,持续深化区域人才协同发展。
4月13日,临近毕业季,兰州大学校园里人潮涌动、热闹非凡,“成都平原经济区+”暨“蓉漂人才荟”现场招聘活动在这里举行。
本次活动由成都市委人才办主办,以城市组团形式开展,携手德阳、遂宁、眉山、资阳等六个市(州),紧扣产业功能定位和产业生态圈发展需求,组织重点企业156家,梳理优质岗位648个,面向兰大学子发布近2000人的用才需求。
这是“头雁”成都领航成都平原经济区探索“人才协同共引驱动区域协同共兴”的又一创新举措。
城以才立,业以才兴。近年来,成都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委决策部署,充分发挥核心引领作用,加快建设全国创新人才高地,打造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的主要承载区,着力支撑成都都市圈打造全省发展主干和成渝地区发展引擎。目前,成都人才总量达622.32万人、居全国第4位,其中国家省市重大人才计划入选者4435人。成都连续4年荣获“中国最佳引才城市”奖、蝉联“外籍人才眼中最具吸引力的中国城市”,正以其强大的人才储备及智力支撑为人才协同共引驱动区域协同共兴贡献“头雁”力量。
构建四川省创新共同体——
打造“人才飞地”,持续深化区域人才协同发展
“2022年实现收入2.3亿元, 同比增长27.2%。”看着手里的财务报表,资阳发展苌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鹏宇感触颇深,“公司从2019年1000余人的单纯劳务派遣业务,到如今形成派遣、外包、培训、咨询、招聘等全产业链发展格局,发展速度实在令人欣喜!”
资阳发展苌睿人力资源服务有限公司快速发展的秘诀是什么?这要从100公里外的成都市近年来着手打造运营的四川省创新共同体说起。
近年来,资阳市聚焦医疗器械、交通装备、清洁能源、电子信息等产业,成功引进落地一批优质产业项目。与此同时,如何通过精准招引高端人才推动落地产业高速发展?这让承担地方人力资源服务工作的国企负责人王鹏宇感到压力倍增。
令人欣喜的是,情况在2022年有了改变。
2022年,我省以成都为中心构建四川省创新共同体,发挥中心城市的核心引领作用,实现人才培养中“头雁”的平台集聚效应和示范引领效应,持续深化构建区域人才协同发展的雁阵格局。
“在省委组织部统筹下,成都市具体指导青羊区按照‘政府主导、市场化运营、多方联合’的原则,以‘一体多园多中心 N 企业’的布局,有效链接各级公共服务资源,构建四川省创新共同体,开展日常运营管理,并建立起各市(州)和省直部门广泛参与的会商机制。”成都市委人才办相关负责人介绍。
值得关注的是,为服务我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成都依托成都人才园强大的国家级人力资源数据库和产业地图、人才指数,规划建设人才信息互通互享的智能化线上平台,为全省21个市(州)提供中高端人才寻访推介、智能市场匹配、智能信用评价、在线交易结算等服务。
“这就打通了人才需求方和供给方的线上对接通道。”王鹏宇说,随着线上渠道的打通,资阳市通过共享来自成都人才园的资源,能够链接线上、线下500余家人力资源服务机构、2万余名智库专家,分析筛选中高端人才数据246万条并打造符合资阳市重点产业需求的人才地图,形成未来人才储备。
信息畅通了,但如何能让专家、人才“落地”,又成了王鹏宇犯愁的事,“一些专家、人才不愿意舍弃大城市的生活落户到三四线城市来。”
为解决这个问题,四川省创新共同体人才服务有限公司经过多方“取经”、论证,终于又“酝酿”出一个解决方案—通过招引各市(州)企事业单位入驻,共建“人才飞地”“研发飞地”和“双招双引”工作站等。
“‘飞地’作为各市(州)人力资源服务平台在成都人才园建立的实际载体,可发挥人才集聚共享的枢纽作用。”四川省创新共同体人才服务有限公司负责人王之川说,人才落户在“飞地”,既满足了他们常驻成都的需求,又让他们能享受到成都和市(州)两地的优惠政策,专心服务各市(州)经济社会发展。
而作为线下载体,“飞地”可拥有更强大而丰富的支撑力量。“成都人才园集聚各类专业人力资源服务机构近百家,签约中国培训经理人俱乐部等30余个社群,可为‘飞地’提供人才寻猎、人才评测、人力外包、人才社交等多种精准服务。”王鹏宇说,在成资两市组织、人社部门的共同推动下,2022年,资阳建成全省首个入驻四川省创新共同体的市(州)“人才飞地”。
有了积极示范效应,四川省创新共同体人才服务有限公司开始规划利用成都人才园两个楼层约6000平方米载体资源,合理布局起全省21个市(州)“人才飞地”“研发飞地”,承载“双招双引”与创新孵化两大功能,吸引高层次人才创办企业转化科研成果,协同开展科技攻关。
目前,公司已与部分市州、县(区)建立起稳定、灵活的合作框架和交流机制,建成入驻资阳市、重庆璧山区、宜宾筠连县“人才飞地”,并与川渝高竹新区、眉山、广安、巴中、甘孜、遂宁、内江等 7 个市(州)及区(市)县达成初步入驻意向。
搭建高能级平台——
攻克难题,为区域协同创新提供智力支撑
一年内,共招引1名院士,3名国家级专家,3名省级专家,4名市级专家,1名外籍专家,4名博士 ;引进各类高端人才团队和企业,目前入驻企业28家,累计获得专利45项……
这是四川省创新共同体工业软件创新中心(以下简称“创新中心”)近期晒出的成绩单。这个于2022年建成、毗邻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和成都飞机工业(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航成飞”)的人才赋能创新平台,已“跑”出高端产业和人才集聚、极速发展的“成都速度”。
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体量庞大、产业集聚,创新中心如何充分发挥平台优势,立足自身实际,走出一条特色“融合发展”之路?
中国成都人力资源服务产业园。图 / 青羊组
负责该中心日常运营的四川中成兴华科技有限公司合伙人邸兴燕给出了答案:“紧抓国家发展战略契机,依托成都工业创新设计功能区搭建平台,集聚高端专家人才,主攻国产化工业软件‘卡脖子’技术难题。”
“成都是中国软件名城,软件产业基础雄厚,人才政策优惠,城市氛围宜居、包容,这是我们招才引智的优势。”邸兴燕说,近年来,成都不断加强政策创新,推动从拼政策、给优惠的“1.0”版本到搭平台、给机会的“2.0”版本再到优平台、营生态的“3.0”版本转变。截至目前,已吸引新落户青年人才超67万人。
在创新中心一期打造的4500平方米充满科技元素的楼宇载体内,随处可见入驻企业员工忙碌的身影。
这些企业主要聚焦航空航天、工业软件、人工智能等行业。中航成飞、中储粮、凯天电子等大型国企的产业链配套企业呈聚集之势。
除了参与打造全省创新人才集聚高地,创新中心还承载着引领区域协同创新的责任与使命。
“我们聚焦航空航天等产业链的发展需求,已逐步统筹起高校院所、新型研发机构、创新型企业 等丰富资源,正以创新中心为载体着力打造面向成渝‘双圈’的国产软件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基地。”四川中成兴华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四川省级人才胥天龙介绍,随着工业软件国产化加速,相关应用型人才会相对短缺,对接企业精准需求的定向性应用型人才短期培训势在必行,目前已在创新中心二期载体上规划出2000平方米的空间,依托入驻高校、企业资源开展人才引育服务。
探索人才资格互认和公共服务开放互通——
助力建设具有区域带动力的现代化成都都市圈
324名德阳市外专家人才已纳入本地职称评审专家库,推荐14名专家进入成都专家库。四川天一学院、四川工业科技学院近2000名学生通过成都职业技能鉴定机构完成初级技能鉴定……
这是近年来成都市与德阳市构建人才服务资源双向流动机制,推动人才职称共认、流动共用、服务共享的生动实践。
作为成都平原经济区的“火车头”,早在4年前,成都便牵手德阳、绵阳、遂宁等8市共同签署《成都平原经济区职称互认协议》《成都平原经济区专业技术职务任职资格互认协议》,实现了区域内专业技术人才职称资格互认,持续深化技能鉴定合作互通。
据了解,取得成都平原经济区8市职称主管部门核发(确认)的职称资格证书,在8市交流工作时,可由用人单位考核确认后,按岗聘任相应专业技术职务,不再更换证书 ;在晋升高一级职称时,可持原证书直接申报。人才在区域8市流动时,可享受与当地人才同等的服务保障等待遇。
不仅如此,近年来,成都还牵头成都平原经济区依托“蓉漂人才日”“蓉漂人才荟”“四川省知名高校人才活动周”等人才联合招引平台,借助区域整体优势,对外联合开展招才引智活动,吸引优秀人才到成都平原经济区创新创业。并探索建立人才柔性流动合作机制,助推人才在经济区内乃至成渝间柔性流动、服务共享。
头雁昂首鸣,群雁振翅飞。
一个以成都为核心牵引,辐射成渝“双圈”的强大人才引擎,正为我省高质量发展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来源:《四川党的建设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