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已达196个,居西部首位
发布日期:2023/11/13 19:13:05 浏览量:2054
10月16日上午,“高质量发展调研行”四川主题采访情况介绍会在成都举行。会上,科技厅党组成员、副厅长杨品华就四川省科技创新发展情况进行介绍。
科技创新是“国之大者”,也是“省之要事”。“四川把创新放在转型发展全局中的核心位置,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区域创新能力和水平稳步提升。”杨品华介绍,四川拥有国家布局建设的西部(成都)科学城、中国(绵阳)科技城。2022年,全省科技研发经费投入达1215亿元,居全国第8;挂牌建设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在川国家级科技创新平台已达196个,居西部第1;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6万家,备案科技型中小企业1.87万家;技术合同成交额达到1649亿元、同比增长18.1%,高新技术产业实现营业收入2.7万亿元,占规上工业比重达到36%;职务科技权属改革、“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等工作获国务院通报表扬。
区域协同创新成势见效
高效率推进川渝科技合作。川渝科技部门签署战略合作协议4个,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合作区、川渝共建重点实验室建设,共同筹办首届“一带一路”科技交流大会。
高水平建设西部(成都)科学城。落地国家和省级大科学装置6个、布局引进中央科研机构25家、打造校地协同创新平台62个。
高标准建设绵阳科技城。国务院批复《绵阳科技城“十四五”发展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国务院办公厅出台《支持绵阳科技城建设科技创新先行区的意见》,加快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科技创新先行区。
高质量促进高新区发展。发挥高新区拼经济搞建设主力军作用,构建“1+28+N”科创服务公共平台体系。2022年全省高新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万亿元、同比增长6.1%。
高能级创新平台建设取得突破
构建具有四川特色的实验室体系。挂牌设立西部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全力保障实验室入轨运行。第一批4家天府实验室已经“组团出道”,正在谋划组建第二批天府实验室。成功完成9家全国重点实验室优化重组。
加快建设产业创新平台。国家川藏铁路技术创新中心成都研发基地建成投用,获批建设国家高端航空装备技术创新中心、精准医学产业创新中心、超高清视频创新中心等。
原始创新策源能力持续增强
全面加强基础研究。坚持目标导向和自由探索“两条腿走路”,省自然科学基金两年支持高校基础研究项目2600余项、经费4.2亿元,分别占全省的65.5%、64.2%,受资助科研人员数量超过“十三五”时期的总和。
关键核心技术攻坚取得突破。组织实施航空与燃机、工业软件及信息安全、川猪、生物育种、生命健康等5个省级重大科技专项,组建动力电池、先进水电装备、氢能、钒钛产业等创新联合体4个,育成全国首个突破性生猪父本“川乡黑猪”等农畜新品种100余个。在全球首次研究出可集成频域宣布式单光子源、实现我国量子互联网基础研究“从0到1”的重大突破,3项成果入选2022年中国十大科技进展(首次发现并证实玻色子奇异金属、二氧化碳人工合成葡萄糖和脂肪酸、在海水里原位直接电解制氢)。
科技创新体集群加快形成
着力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培育。针对性实施创新型领军企业顶天立地行动、高新技术企业扩容倍增行动、科技型中小企业铺天盖地行动,落实企业研发投入后补助等支持政策,深入推广“天府科创贷”,去年新增瞪羚(高精尖特)企业达到62家、同比增长40.8%,高新技术企业达到1.46万家、同比增长42.3%,科技型中小企业达到1.87万家、同比增长26.2%。
着力引育高端科技人才。坚持把人才作为第一资源,出台四川省“十四五”科技人才发展规划,落实推进“天府峨眉计划”“天府青城计划”“四川高端引智计划”等人才引育计划,大力培养引进科技领军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创新团队,高精尖人才加速在川集聚,在川两院院士达到62人,入选国家人才计划达到792人,在川工作外籍高层次人才(A类)1010人,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员393万人。
科技成果转化提速增效
实施大院大所科技成果转化“聚源兴川”行动。聚焦推动中央在川高校院所科技成果就地转化,去年投入资金1.2亿元实施首批“聚源兴川”行动项目27项,支持 “华龙一号”核反应堆控制棒驱动机构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在川落地转化,预计带动实现超过120亿元。
大力推进成果转化示范工程。加快成德绵国家科技成果转移转化示范区、新药创制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成果转移转化试点示范基地等建设,持续支持一批科技成果转化示范项目和重大创新产品。
布局建设中试研发平台。挂牌成立四川省跨高校院所新型中试研发平台,出台《四川省中试研发平台建设运行管理办法》,加快打造科技成果概念验证和中间试验的科研开发实体,提升科技成果转化实效。
科技创新生态不断改善
深化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全面推进赋予科研人员职务科技成果所有权或长期使用权改革,激发科研人员成果转化积极性,改革以来累计确权1646项,新创办企业540家,带动投资118.38亿元。全面推进职务科技成果转化前单列管理试点,着力打通科技成果转化“最后一公里”。
完善科研项目经费管理制度。优化科研项目组织模式,在省级重大科技专项中试行“揭榜制”,推行重大科技专项技术总师负责制。完善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全面下放科研项目预算调剂自主权,开展2轮科研经费“包干制”试点,赋予科研人员更大经费管理和使用自主权。
完善科研人员评价激励机制。坚持“破四唯”“立新标”并举,开展国家科技成果、科技人才评价改革试点,完善科技评价标准和评价体系。加大科研人员奖励力度,省科技奖励经费总额和奖励标准均实现翻番,提升纯理论科研项目间接费用比例,激励科研人员潜心研究、做出贡献。“四川省探索职务科技成果权属改革打通科技与经济结合通道”“科创通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建设”等典型经验获得国务院办公厅通报表扬,多项改革经验入选国家科技体制改革典型案例并在全国推广。(来源:川观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