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阳深化改革释放人才红利 激活“凤必至 蝶自来”一池春水
发布日期:2024/10/24 23:36:43 浏览量:430
7月,正值汛期,降雨频繁。趁着天空放晴,安岳县现代农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邓林便赶到红薯种植片区,猫着腰、深一脚浅一脚调查红薯长势及洪涝后病害情况。
既战斗在农业农村“最前沿”为农服务,又冲锋一线是科技兴农“研究员”。邓林对于工作的“痴迷”源于他对农业工作的热爱,更源于资阳对人才的重视。
1989年出生的邓林在32岁时就取得高级农艺师任职资格,并于今年5月入选首届“资阳青年科技人才”。“新的人才评价体系,让人人都有成长成才、脱颖而出的通道。”人才改革红利的加持,让邓林干劲满满。也得益于机制改革,资阳大地涌现出了无数个“邓林”。
下好资阳高质量发展“一盘棋”,人才是“关键一子”。
近年来,资阳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做好新时代人才工作的重要思想,大力实施新时代人才强市战略,全力打造成渝发展主轴特色产业人才聚集地,主动融入全省人才发展雁阵格局,全域推动省级人才工作先行区建设,有力推动全市人才事业健康发展,涌现出一批锐意进取、开拓创新、拼搏实干的优秀人才,为推动全市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重要人才力量。
首届“创业城市 凤栖资阳”人才月启动仪式 。
凤栖资阳
引育并举聚英才
6月28日,资阳首届“创业城市·凤栖资阳”人才月系列活动启动,发出诚邀各方英才参与高质量发展的求贤令!
人文底蕴深厚、产业特色鲜明,肩负着共同打造全省新质生产力发展主引擎、建设成都都市圈现代化产业新城和成渝地区中部崛起示范区的使命任务。资阳充分发挥背靠成都、面向重庆的区位优势,以人才为抓手、创新为主导、产业为载体,加快布局高新技术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走在前、作贡献。
尤其是加快人才链、创新链、产业链深度融合,统筹推进传统产业升级、新兴产业壮大、未来产业培育,打通束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堵点卡点。
资阳高新区以“产业引才”为抓手,围绕“机车汽车、口腔药械”两大主导产业和“电子信息、新材料”两大延伸产业,不断汇聚人才资源,注入特色产业新活力;深耕轨道交通装备研发和技术工作近15年的卢一鹏,凭借长年扎根一线的工作经验,以精湛的技术获得了中国中车科学技术奖一等奖、铁道科技奖三等奖、资阳市领军人才等多个奖项荣誉,为资阳制造业技术迈上新台阶奉献着“一颗螺丝钉”的力量……
以聚才用才之举,创万马奔腾之势。资阳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先后开展院士(专家)问诊团科技赋能资阳行、“凤栖资阳”人才引进等系列活动,开展“资阳杰出人才”“资阳市青年科技人才”评选。良好的发展平台和政策环境,支持各类人才在创业创新中挑大梁、当主角,让更多“千里马”聚集资阳竞相奔腾。
水积而鱼聚,木茂而鸟集。自党的十八大以来,资阳市各类人才新增近10万人,总量突破23万人,获评市级以上称号的高层次人才439人,其中国家级专家25人、省级专家37人。
优化机制
让人才各展所长
2023年,资阳各类职业技能证书获得者比前年增加千余人,目前全市现有技能人才约20万人。资阳如何为技能人才成长“铺路”?
硬实力、软实力,归根到底要靠人才实力。2023年,四川省印发《关于贯彻实施新时代技能人才职业技能等级制度的意见(试行)》,为资阳充分发挥人才评价对技能人才培养、使用、激励工作的引领作用提供了方向。资阳则通过盘活“三类资源”,不断拓宽技能评价新渠道。
资阳中车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高级工程师卢一鹏(左)在指导技术工作。
——盘活企业自主评价资源,组织符合条件的企业按规定自主开展技能人才评价。中车资阳机车有限公司自2023年开展试点工作以来,共有403名职工获得职业资格等级证书,其中147人获得高级工及以上资格证书。
——盘活校企联合评价资源,建立以服务产业为导向、吸纳行业企业广泛参与的校企联合推动的职业技能等级认定模式。指导四川希望汽车职业学院与南骏、奇瑞等企业,以中国式现代新型学徒制、“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证书”等方式,提高校企联合评价规模。2023年,资阳校企联合评价技能人才792人,其中高技能人才206人。
——盘活赛事综合评价资源,建立以“资阳工匠杯”技能大赛为龙头,全市行业竞赛和县(区)级技能竞赛及专项竞赛为主体,企业和院校竞赛为基础的资阳特色职业技能竞赛体系,依据竞赛成绩直接晋升相应职业技能等级。2023年,26名制鞋产业工人通过参加全省第二届服装和鞋业职业技能竞赛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全市累计有84名优秀技能劳动者通过参加各类职业技能大赛获取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第五届“资阳工匠杯”职业技能大赛。
对于工业崛起、好风正劲的资阳来说,技能人才高质量发展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坚实支撑。资阳用好改革关键一招,按照“小切口、大纵深”思路,“破四唯”“立新标”,先后制定高层次人才引育、人才分类评价、“科创十二条”、特色产业人才支撑等“一揽子”人才政策,推行人才专项事业编制,深化科研项目经费“包干制”试点……紧盯难点堵点精准施策,最大限度激发各类人才创新创业活力。
谈起人才体制机制改革,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用实例进行了肯定:“公司在发展中建立了项目化分红利益链接机制,引进海外博士联合研发‘乐至造’蚕桑产品,预计年增加营销收入1000余万元。”
四川红旗丝绸有限公司生产车间内,技术工人正在缫丝。
“用好改革关键一招,人才发展‘源动力’才能不断激发。”市委组织部人才科相关负责人如是说。
如今,资阳已相继完善出台基层治理人才支撑等政策,探索推行岗编适度分离、定向评价定向使用等特殊支持措施,引导1.2万余名人才建功一线、立业基层。
当前,全市除了约20万技能人才外,还有技师学院1所、高职院校3所、职业技能培训机构39家、等级认定评价机构10家、国家技能大师工作室1个、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1个、省级技能大师工作室3个。
一串串数字的背后,是资阳奋力推动技能人才机制改革再上新高度的决心。
拴心留人
打造人才最优生
环境好则生态优,人才聚则事业兴。让人才心无旁骛干事创业,始终是资阳人才工作改革的落脚点之一。
资阳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创造拴心留人条件”要求,加大财政投入,探索“人才安居”新模式,营造“近悦远来”良好人才生态。
人才公寓是集聚人才的有效载体。资阳临空经济区人才公寓房屋均为精装修,电视、冰箱、洗衣机、沙发等家电家具齐全,人才可拎包入住。
“刚来的时候还担心住房问题,来之后发现自己正好符合人才公寓申请条件。”四川省光为通信有限公司的龚晓雪如今住在91平方米的人才公寓内,上班步行不到10分钟。“解决了住房问题就解决了后顾之忧,可以更安心地工作、更舒适地生活。”她说。
资阳以“最舍得”的态度、“最贴心”的服务、“最现代”的方式,将软环境做成硬实力,让人才来得放心、干得安心、留得舒心。
熊闰生、刘小鹏、李宇等一批年轻人是资阳引进的高层次人才,受缴存时间、余额倍数限制,公积金贷款买房额度较低。了解到这一情况后,市委人才办积极协调相关部门,升额提款帮助他们解决城区住房问题。同时,还积极为李小刚、高超平等领军人才解决子女入学、医疗保障等难点堵点问题。
“市委组织部为我们定制了‘资阳俊才卡’,免费为我们提供健康体检、交通出行、政务服务等‘亲情式’服务。”四川新环科技有限公司执行董事、第四届资阳市领军人才黄晓波对此颇为感动。
如今,资阳建立财政投入稳定增长机制和重大人才工程投入优先保障机制,落实市级人才开发专项资金近一亿元,兑现人才资助资金6000余万元。发放“资阳俊才卡”237张,配套落实医疗服务、子女入学等9大类29项服务。出台人才安居保障政策,建成人才公寓2000余套。“人才安居”工作经验入选全省人才工作创新发展典型例,拴心留人的发展环境更加优越。
临空经济区人才公寓。
“政府对企业全覆盖开展‘保姆式’服务,对人才的配套服务也不遑多让,能‘一站式’解决工作生活中的难点堵点问题,让各类人才在公司能够心无旁骛地干事创业。”作为一名“新资阳人”,四川安井食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少华表示,资阳暖心的人才服务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
如今,资阳人才发展“新格局”逐渐形成,人才发展“路线图”越发清晰。现代产业人才支撑不断夯实,创新打造产业技能人才社区,优化发展人才服务“生态圈”,为高质量发展、再造一个“工业资阳”构建起了人才集聚的“强磁场”,人才“蓄水池”活力满满。
随着一系列人才政策红利的不断释放,资阳以活力迸发的机制引才育才,以“筑巢引凤”的方式用才留才,以近悦远来的生态惜才爱才,“凤栖资阳”人才品牌激活“凤必至、蝶自来”的一池春水。(来源:资阳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