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广元:以理念变革破解欠发达地区人才瓶颈
发布日期:2024/10/24 23:53:02     浏览量:212

《中国人才》杂志2024年第7期,刊载了广元市委常委、组织部部长毛端喜署名文章《以理念变革破解欠发达地区人才瓶颈》。全文如下:

微信图片_20241024235333.jpg

广元位于四川北部,毗邻陕甘两省,素有“川北门户、蜀道咽喉”之称,是巴蜀文明的重要发祥地之一。近年来,广元市认真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来川考察重要指示精神,承关怀而奋起、铭嘱托而前行,经济发展跑出昂扬曲线,全市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7.2%,经济总量突破千亿大关,地方财政、城乡居民收入在十年间增长2倍以上。

2023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来四川考察,首站就来到广元,留下“要把古树名木保护好”“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好”的殷殷嘱托。为答好总书记交给广元的这份“考卷”,更好集聚人才智力支撑,在区域竞争大潮中建立比较优势和后发优势,我们强化人才发展理念变革、体制机制改革,破思想“坚冰”、除制度“藩篱”,有效破解欠发达地区人才难引难留瓶颈问题。

工作重心由“求量求全”向“求新求质”转变

人才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第一资源。我们聚焦“创新”“质优”“绿色”等关键特征,立足广元丰富的清洁能源、优质的自然生态、厚重的历史人文等资源禀赋,围绕打造中国绿色铝都,建设大蜀道国际文化旅游目的地和康养度假胜地、脱贫地区特色产业高质量发展引领区、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典范城市,顺势谋划建设川陕甘结合部绿色产业人才集聚地,着力以产聚才、以才兴产,为加快培育和形成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人才支撑。

坚持育强主体提高承载力。我们大力推行“三招三引”,把招才引智、招平台引技术“嵌入”招商引资全过程,成功引进中国建材集团、通威集团等龙头企业在广元布局,引进豫联集团投资建设中孚绿色铝材一体化项目,近千名河南籍技术技能人才跟随50万吨电解铝产能整体跨区域搬迁至广元。积极做强产业载体,探索新企业、新业态、新就业群体与主导产业融合发展,与荣廷昭院士、杨会宾博士等专家团队深入合作,建成铝基新材料产业技术研究院等一批高能级创新平台,推动创新要素向重点领域、重点企业加速集聚。

坚持乘势借智提高驱动力。面对创新基础薄弱、资源相对有限的现实困境,我们抢抓成渝双城经济圈建设、东西部协作、九广合作等重大战略和政策机遇,通过双向挂职、两地培训等方式培养各类专业技术人才2.3万余人,积极争取阿里巴巴客户体验中心、菜鸟云客服等人才“摇篮”项目落户广元,累计孵化电商能人1000余人。深度链接大院大所,联合实施“川东北地区中低温地热研究院”等合作项目430余项,推动高放废液玻璃固化技术实现零的突破,彻底结束了我国核能利用“卡脖子”问题。

坚持抓牢企业提高竞争力。聚焦全市17个重点产业,建立“产业+全国性行业协会+高校院所”合作机制,精准绘制产业链全景图、人才开发图、技术创新图,推动项目、智力、技术加速融合集聚。持续向企业“授权松绑”,支持重点企业“带政策、带指标”靶向引才,支持链主企业牵头开展链上人才职称和技能等级评审,实施市级人才计划前置改革项目,重点企业、重大创新平台可直接推荐人才入选,充分调动企业引育人才积极性。

引才理念由“为我所有”向“为我所用”转变

让人才发挥最大价值和效能,是人才工作的最终目的。我们坚持扬长避短、错位竞争,把能做的做极致,把能给的给到位,以精准化、市场化的鲜明导向吸引人才,以看得见、立得住的比较优势集聚人才,以给平台、给机会的开放包容成就人才,全市人才总量达49.2万人,较“十三五”末增长37.8%。

提高“引”的质量。针对用人单位无空编、无相应等级岗位、岗位吸引力不强等问题,推行“英才编制”“特设岗位”引才机制,每年集中赴高校开展“广纳英才·元来有你”引才月活动,引进急需紧缺高层次人才2300余人。创新实施“周末工程师”柔性引才,先后引进19名院士、500余名专家教授助力地方发展,工作经验入选全国人才工作创新优秀案例,4次在全国组织干部学院进行案例教学推广。同时,建立“广元籍”人才库,“点对点”回引6.5万余名优秀人才返乡创办企业4.1万户,广元市被评为四川省首批返乡下乡创业先进市。

增强“育”的能力。实施“蜀道英才培育计划”,整合人才政策、项目和资金对创新创业、工程师和技能人才、文化旅游、厨艺电商等9类领军人才进行长周期培养支持。支持本土中高职院校开设人工智能、新能源等“新工科”,积极推广“订单班”、新型学徒制,对企地(校)合作新建的技师学校给予最高300万元资助。探索“以薪定才”“以岗定才”“以赛定才”等市场化评价机制,创新乡土人才职业技能评价改革,打破年龄、学历、论文等限制,让3700余名“土专家”“田秀才”获颁技能等级证书。

创新“用”的举措。坚持“英雄不论出处”,推行产业项目“揭榜攻坚”、科技项目“揭榜挂帅”机制,破除人才传统观念、使用壁垒、“大锅饭”分配机制以及要素制约,“谁有本事谁来干”的导向更加鲜明。用最适宜的岗位成就人才,实行“岗编分离”“县管乡用”“流动编制”,鼓励高等学校、科研院所科技人员兼职创新、离岗创业,让人才尽其所长。用最广阔的舞台锻炼人才,开展“院士专家广元行”“蜀道英才五进”等活动,选派高新技术企业科技特派员驻企服务,1100余名专家人才扎根基层一线。

服务体系由“各自为战”向“系统集成”转变

人才工作是牵一发而动全身的系统工程。我们坚持“大人才服务”理念,广泛凝聚政府、企业、社会各方力量,围绕人才所需不断拓宽服务领域,着力构建全生命周期人才服务体系。

强化政策供给。迭代升级人才新政3.0版,出台“蜀道英才计划38条”“科技创新11条”“产业企业人才10条”等新政50余件,设立人才工作专项资金,将财政支持范围拓宽到公开考录、企业招聘、柔性引才、经纪人举荐等九大领域,打出补贴、资助、奖励、减费“组合拳”,真金白银培养引进用好人才。

提升服务效能。整合各行业部门人才服务事项,撬动用人主体、中介结构、行业协会等社会资源,为人才“量身定制”住房安居、配偶安置、子女入学、健康医疗等7大类35项优质服务。打造“杭广共富云”“青e就业”等数字化平台,运用信息化手段推动人才政策免申即享、人才服务可感可及。

加大保障力度。坚持人才为人才服务、青年办青年活动,建立党委(党组)联系服务专家“三点半”制度和“蜀道英才卡”制度,为364个重点企业配备人才服务专员,常态举办“广聚英才·缘来是你”系列联谊活动,完善公共租赁住房、人才公寓、租房补贴、住房公积金、购房券多渠道多层次住房保障体系,建成投用一批人才公园、人才之家、人才街区,为人才提供个性化、精细化、便利化服务。(来源:《中国人才》杂志)

 


  最新动态 more

Copyright © 2014-2023 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2022013920号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四川银利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