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裕建:花甲归乡筑梦三农 桑梓情深同话共富
发布日期:2025/4/22 18:01:54     浏览量:74

年逾六旬的黄裕建,早年奔赴西藏高原艰苦打拼30余年,成功在建筑行业站稳脚跟,收获了人生的财富与成就。花甲之年却怀揣“筑梦三农、同话共富”的信念与情怀回到四川省渠县清溪场镇,打造“粮油种植—肉牛养殖—精深加工—有机肥还田”全产业链循环农业体系,构建联农带农利益联结机制,书写了新时代新农人的动人篇章。

半生高原筑广厦

花甲返乡耕故土

1.jpg

“在拉萨盖了半辈子楼,心里惦记的还是老家的田埂。”

2023年春天,黄裕建回到老家,看到小时候金黄色的稻田,如今不少变成闲置地,便萌生回乡干农业的想法。

经一番考察调研后,在家乡党委政府的鼓励支持下,他毅然成立渠县裕汇农业科技有限公司,组建农业技术专家团队,投入真金白银3000万元,精心打造优质粮油基地、肉牛养殖基地、精深加工厂。两年来,他白天下田试验种植模式,晚上研读农业科技书籍,四处学习先进生产技术和管理经验,跨省考察生态牧场、引进优质牛犊,从“门外汉”到“土专家”,从“新农人”到“兴农人”,成功让撂荒地变为致富地。

2.jpg

循环聚链兴产业

绿色发展助振兴

黄裕建凭着多年商业嗅觉,精准把握政策机遇与未来形势,紧跟农业现代化步伐,坚持以工业理念经营农业,以“粮头食尾”“农头工尾”为抓手,构建种植、养殖、深加工、销售全产业链条,实现一二三产业融合循环发展。

抓“绿色种植链”。2000亩粮油基地采取“水稻+油菜”轮作种植模式,推行耕、种、管、收、储全程机械化作业,统一品种、播期和田管,示范提高种植规模化、标准化、集约化水平,稳步提升粮油综合单产水平。强“精深加工链”。立足粮油基地产能优势,建成集仓储、烘干、加工于一体的现代化农业精深加工厂。

目前,年处理油菜籽500余吨、稻谷6000余吨,仓储能力达6000余吨,开发冷榨菜籽油、胚芽米等特色产品,有力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拓“生态养殖链”。打造1000头的标准化肉牛养殖场,将粮油基地年产500吨秸秆加工为饲料,化“生态包袱”为“绿色财富”。同步配套粪污处理设施,年产有机肥600吨反哺粮油基地,形成“粮进厂、草喂牛、粪肥田”生态种养闭环。

3.jpg

联农带农促增收

不忘桑梓寻共富

在创业过程中,黄裕建时刻心系邻里乡亲,通过建立“企业+村集体+农户”利益联结机制,创造“土地租金、务工薪金、订单底金、管理佣金”四重增模式,让农户聚在产业链、富在产业链。

土地流转获租金。综合整治土地1000亩,累计发放土地流转费200万元,惠及600户。务工就业挣薪金。优先吸纳当地农民就近就业,长期雇佣农民200余人,聘用农机操作手、加工厂技工等23人,田间管理、秸秆收储等季节性用工年300余人次,累计发放务工薪资300余万元,人均增收约1万元。订单种养保底金。采取“订单种植、保底收购”方式,带动300余户群众种植青贮玉米、饲用油菜800余亩,亩均收益约1000元,解决农户销路难题。

集体管理拿佣金。大力推行农业社会化服务,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土地管理,企业按每亩支付管理服务费20元,促进当地村集体经济年增收4万元以上。

4.jpg

老骥伏枥志千里

创业路上再扬鞭

“建筑讲究百年大计,搞农业更要谋长远。”如今,黄裕建正推动粮油产业发展与农业观光、乡村旅游等业态有机结合,与四川农业大学、省农科院等科研院校进一步深入合作,培育出自己专属的、有渠县特色的农产品品牌,最终打造出乡村振兴人才孵化释放基地、农旅研学深度融合发展示范基地。他用行动证明,乡村不缺资源缺情怀,不差土地差闯将!当赤子情怀遇见广袤乡土,必将催生无限可能。

这位“建筑师转型新农人”的生动实践,为有志返乡创业投身三农者提供了鲜活样本。唤醒沉睡荒地、重塑沃野风光、鼓足农民腰包,需要更多爱农业、爱农民且有新理念、新技术的新农人,在农村广阔天地勇闯新赛道,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注入新活力、贡献新力量。(来源:渠县先锋)

 


  最新动态 more

Copyright © 2014-2021 四川省高端人才服务中心 版权所有

工信部备案:蜀ICP备2022013920号 站长统计

技术支持:四川银利华科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