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州观察】 德阳联手川大探索校地合作 四年创新转化124项科技成果
发布日期:2016/12/13 16:57:35 浏览量:7983
日前,陈胜利和助手郭绮妮风尘仆仆地从成都赶到德阳。
此行的目的,是要到德阳市科学技术和知识产权局与德阳的企业对接合作项目。陈胜利的身份是四川大学德阳产业技术研究院副院长,下午他们还要赶往中江,检查企业合作项目推进情况。像这样往返于成都和德阳之间,对他来说,平均每周至少有两次。
作为首个经省科技厅授牌成立的校地合作技术产业研究院——四川大学德阳产业技术研究院(简称“产研院”),如今已走过4个年头。在推动地方和高校持续深化政产学研用合作过程中,这个集双方“智”与“力”的产业技术研究院到底发挥着怎样的作用?
“智”“力”聚集促科技成果转化
陈胜利很少在德阳自己的办公室待着,一般是直接从成都赶到企业去。“校地开展政产学研用合作,最终要落实到企业中去,要听取他们的需求,比如说渴望得到什么样的技术指导和支持。”陈胜利说,产研院更像是牵线搭桥的平台。
如何将四川大学的人才资源和科技资源有效嫁接到德阳的需求上,这是陈胜利和他的同事们要面对的关键问题。“实际上,合作不仅仅是做项目,还包括讲座、培训、咨询等多种服务方式。”郭绮妮在产研院担任项目主管一职。在她看来,从实验室到产品线,项目的结题验收,需要双方出“智”出“力”。
去年,陈胜利带队到四川美丰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开讲座,正是这次结缘,让美丰和川大化工学院达成了项目合作——进行一种提高尿素品质新工艺的研发生产。位于广汉市小汉镇的四川德博尔制药有限公司与川大华西药学院余蓉教授合作致力生物医药酶制剂联产产业化,目前已改建多酶联产生产线一条,至今产出50余吨高标准胰酶及其他酶类。“类似合作比比皆是。”郭绮妮说,截至目前,借助产研院,双方达成创新转化项目124项,共促成川大6项科技成果在德阳转化。
此外,德阳4家企业分别与川大化工学院、材料学院、应用电磁研究所等建立校企科研平台;川大部分教师还承担或完成了《德阳市十三五科技发展规划》《德阳通用航空产业发展规划》《德阳市新材料产业发展规划战略研究》等。
“人”“财”加持助项目协同发展
高校和政府建立政产学研用合作关系,放在当下,并不鲜见。作为省内第一家校地协同创新机构,研院又有什么不同之处?“双方出资设立专项资金,这无疑是校地合作中相对创新的举措。”产研院副院长、德阳市科知局副调研员邓杨认为,川大出“智”出“力”,还愿意出“人”“财”,实属意外。
“川大愿意拿钱出来,是对高校科研成果转化的支持,更是对教师的鼓励。”陈胜利如此看待川大的“大方”。产研院成立两年后,德阳与川大开始探索共建“四川大学德阳校市科技合作专项资金”。双方共同设立每年总额为800万元的专项资金,其中,德阳出资500万元,川大出资300万元。
邓杨解释,专项资金的资助对象为德阳注册企业并已与川大进行实际合作的科技项目,同时由双方组成的产研院共同管理该项资金,“已经开展校企科技合作的单位提出资金申请,待审查确定资助额度后,由校企双方根据合作项目的各自工作量确定经费分配比例,最后再分别划拨给企业与川大课题组。”
陈胜利补充,双方共同运行专项资金,使得资金实实在在用在合作项目上,同时不同的合作项目资助额度也有所不同,有效避免了虚假项目和一刀切的做法。从2014年至今,产研院共促成科技合作项目91项,其中40项获得专项资金支持。
据了解,自产研院运行以来,川大16个学院450余人次的专家教授为德阳经济和产业发展服务。“川大共有34个学院,合作还有更多的可能。”陈胜利透露,川大将在近期与德阳签订第二轮合作协议。
(文章来源:四川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