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英才 圆梦中国——学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人才工作指示精神
发布日期:2016/3/24 16:55:02 浏览量:4547
编者按:
十八大以来,党中央高度重视人才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强调要“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让人才事业兴旺起来”……这些重要论述极大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人才理论内涵,彰显了中国广纳天下英才的博大胸怀。
为深刻领会中央的精神,深入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光明日报与中国留学人才发展基金会共同邀请了一批人才领域专家、学者以及相关领导开展笔谈,交流学习体会。今天特辟专版刊登部分文章,敬请关注。
把握历史机遇 广纳天下英才
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
5月22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上海召开外国专家座谈会。与来自22个国家的50位在上海工作外国专家座谈,并发表了重要讲话。总书记强调,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长期坚持的重要战略方针。国家的对外开放,必须首先推进人的对外开放,特别是人才的对外开放。对外开放要着眼于人,着力于人。
习近平总书记历来高度重视引进人才和智力工作。早在2009年1月,他就对新时期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做出重要批示。十八大闭幕后不久,2012年12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的首场外事活动就专门会见在华工作的外国专家代表,听取他们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意见和建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在一年半之内,总书记在上海再次与外国专家代表亲切座谈并发表重要讲话,宣示了党中央、国务院对人才工作特别是引进国际人才工作的高度重视。我们理解,这是从治国理政的高度,把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放到更好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发展大局,以及更好落实全面深化改革总体部署中,放到努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大局中,去思考、去谋划、去推进、去落实。
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
讲话进一步指明了新时期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的目标、方向、重点和改革任务。总书记强调,要实行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不唯地域引进人才,不求所有开发引才,不拘一格使用人才;要更加注重引进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保障改善民生提供强大的人才智力支撑。外国专家主管部门要继续完善引进外国人才体制机制,切实保护知识产权,保障外国人才合法权益,对作出突出贡献的外国人才给予表彰奖励,让有志于来华发展的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更好发挥企业、高校、科研机构等用人单位的主体作用,使外国人才的专长和中国发展的需要紧密契合,为外国专家施展才能、实现事业梦想提供更加广阔的舞台。
总书记反复强调,要认真总结各类引才计划,明确吸引力在哪里,短板在哪里;要遵循国际人才流动规律,比较研究和借鉴发达国家激励机制和平台建设来搭建我们的平台;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与国际社会的进一步融合,仅仅吸引华人有局限性,要进一步研究和破除一些制约因素和政策障碍,引进更广泛的人才。
开创引进国外智力新局面
总书记的重要讲话,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在深入学习宣传的同时,我们将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首先,加强顶层设计,推动出台综合性指导文件。贯彻落实总书记讲话精神,从战略上谋划新时期引进国外智力工作,制定出一个既遵循国际惯例,又符合国情的总体方案。推动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工作的意见》。
其次,推进引进国外人才和智力法治建设。积极推动《外国人在中国工作管理条例》出台,做到外国人在华工作管理有法可依。配合中组部等单位,尽快建立标准统一、程序规范、公开透明、高效便捷的人才工作许可制度。建立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的引进人才制度,制定并定期调整《外国人在中国境内工作指导目录》。积极探索制定技术移民法律制度。
重中之重是,聚焦国家战略,加强人才和智力引进。当前,我们正处于转型发展阶段,这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引进、用好国外智力、广揽各类人才。应当更加重视“招才引智”,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聚焦国家重大发展战略,深入推进“外专”、高端外国专家引进项目、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和高校国际化示范学院推进计划等重大引进人才和智力工程,大力引进高层次人才和急需紧缺专门人才。
此外,我们还将组织力量专门研究,人才智力的吸引力国际比较研究、我国人才引进的短板和制约因素,国际人才流动规律以及外国人才“来得了、待得住、用得好、流得动”的体制机制等。(人社部副部长、国家外国专家局局长
张建国)
中国气度:广开进贤之路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调研、座谈讲话和批示中数次强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站在国际人才竞争的制高点上,立足国际国内发展全局,这一凝聚全党全社会价值共识的人才思想新论断,是国家价值观的总宣示,释放出党中央加强人才工作的强烈信号,要求全社会以更加开放、更加包容、更加从容、更加智慧的姿态做好人才工作,昭示了中国走人才强国之路的坚定性和自觉性,也标志着我国人才工作迎来又一春天。
世界历史上,不断上演着一场场国与国之间的“国力追逐赛”,每一次成功的经济追赶,无不伴随着人才的先行追赶。历史雄辩地证明,人力资本追赶是经济追赶的先导,谁拥有了天下人才,就意味着谁拥有了世界。
在过去的九十多年间,我们党历来高度重视选贤任能,善于总结历史、综观世界、面向未来,始终把人才问题作为关乎国家兴衰、民族强弱和政党存亡的重大战略问题来看待,把选人用人作为关系党和人民事业的关键性、根本性问题来部署。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汲取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人才思想养分和西方人力资本理论精华,不断总结概括古今中外的用人方略,提出了一系列具有中国特色、富有时代特征的人才工作新思想、新理念,形成了愈加开放、日趋理性、不断创新的大人才观。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党的几代领导集体依据不同的环境条件、时代特征和中心任务,创造性地部署了人才战略决策,还原了中华民族的精神共鸣。
如今,“择天下英才而用之”透出一种中国自信,一种中国气度,一种中国精神,一种执政自觉。能不能做到择天下英才而用之,不仅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也关系到事业成败,关系到中国梦的实现。深入贯彻这一重要人才思想,关键是要落实到实践中去,基础是在全社会大兴识才、爱才、敬才、用才之风。特别是领导干部,要始终提升识才的眼光、爱才的品质、敬才的风范、用才的胆识,才能让全社会创造活力汩汩涌动,让各行各业创新人才脱颖而出。
“择天下英才而用之”,这注定是一次向人才强国目标全面进军的再动员,广开进贤之路的集结号正声动四海;这分明是向天下英才发出的深切召唤和诚挚邀请,广纳天下英才的中国风已吹遍全球。“择天下英才而用之”,将成为今后我国人才工作的核心所在、导向所在、目标所在。(中国人才科学研究发展基金秘书长
岳文厚)
北京国际人才发展战略新构想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围绕完善人才发展机制提出了很多新思想、新观点、新论断、新要求,多次强调要“积极引进海外优秀人才”。
自2008年中央开展海外高层次人才引进计划(简称)以来,北京市就以贯彻落实中央精神为抓手,统筹谋划北京国际人才引进工作,并取得了一定效果和经验。
2009年4月,北京市在全国率先实施了地方引才专项计划——北京海外人才聚集工程,简称“海聚工程”。主要目标是从2009年开始,用5至10年时间,聚集10个由战略科学家领衔的研发团队,聚集50个左右由科技领军人才领衔的高科技创业团队,引进并有重点地支持200名左右海外高层次人才来京创新创业等。截至目前,北京“海聚工程”已认定9批共514名海外高层次人才,其中,入选中央171人。
几年来,北京在引进国际人才的工作机制、政策措施、引才渠道方面进行大量卓有成效的探索,建立了一系列长效机制。但在实际工作中,北京在引进国际人才方面也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国际人才基础薄弱、总量不足,国际人才生活环境满意度不高,国际人才自我培养力度不够等,需要高度重视并统筹解决。立足北京国际人才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北京需要进一步明确思路:
一是要针对北京的区域特点,结合实际和未来需求,明确国际人才需求。二是要按照中央要求,调整和弱化不适宜首都的功能,以北京城市生活品质的显著改善来提高对国际人才的吸引力。三是要强化国际人才的培养意识,深化教育改革,积极为国际人才培养搭建平台。四是要拓宽国际人才引进渠道,充分发挥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的纽带作用,出台政策鼓励社会各方面力量自主引进国际人才。五是要进一步优化政府服务,为国际人才提供具有高效性、便捷性和针对性的服务。(北京市委研究室副主任
王强)
常格不破 大才难得
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先后对人才工作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为未来的人才引进、培养、使用、激励指明了方向,体现了党中央抓好人才工作的决心和广纳天下英才的胸怀。
广纳天下英才,必须着力破除束缚人才发展的思想观念。常格不破,大才难得。首先,必须真正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地位,优先改革不合时宜的人才体制机制,优先开发利用国际国内两个人才市场和两种人才资源,优先研究制定人才发展规划。其次,要牢固树立人才宝贵、人才难得、人才至上的理念,树立强烈的人才意识,要善于用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