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阳市概况
浏览量:24766
德阳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1983年建市,是全国文明城市、国家森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创新型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全国双拥模范城,是中国农村改革策源地之一,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重要节点城市和成都都市圈重要组成部分,被省委省政府赋予建设高端装备科技城重大使命。全市幅员面积5911平方公里,辖“两区三市一县”和1个国家级经开区、1个国家级高新区。2024年末,全市户籍人口374.9万人、常住人口345.4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59.8%。
历史文化
三星堆“沉睡数千年、一醒惊天下”,以其神秘而独特的文化魅力,向世界展示了中华悠久历史文化的璀璨成就和巨大影响力,被誉为“世界第九大奇迹”。儒家文化、德孝文化、三国文化、红色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德阳文庙甲冠西南,中国最大的石刻群雕——德阳石刻公园精美绝伦,李冰陵、金牛古道、白马关、诸葛双忠祠等文化名胜遍布境内,涌现出东汉孝子姜诗、三国名臣秦宓、北宋文学家苏舜钦、南宋理学家张栻、清代农学家张宗法等一大批先贤名人,是川菜川剧之父李调元、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故里,绵竹年画村、龙门之巅一号公路、中江挂面村闻名遐迩。
经济发展
2024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265.4亿元,同比增长7.2%,人均地区生产总值8.7万元、居全省第三。规上工业总产值4858.2亿元,同比增长12.6%。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141.0亿元,同比增长6.4%。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00.5亿元,同比增长9.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9058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333元,分别同比增长5.1%和6.6%。
产业体系
制造强市稳步提质。工业体系完整、门类齐全,是国家首批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制造业基地。全国60%的核电产品、50%的大型电站铸锻件、40%的水电机组、30%的火电机组、20%的大型船用铸锻件都由德阳制造,发电设备年产量世界第一,是省级高端能源装备、新能源、绿色建材重点产业链主要承载地,拥有国机重装、东方电机、东方汽轮机、剑南春等知名企业。规上工业企业户数达1607户,国省级专精特新企业达248户,机械装备、材料化工、食品饮料、数字经济“3+1”主导产业占全市工业比重达90%以上,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未来产业前瞻布局,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连续多年入选全国先进制造业百强市、数字经济百强市。现代服务业蓬勃发展。现代物流、研发设计、检验检测等生产性服务业加快发展,拥有上市公司6家、新三板挂牌企业11家,银行业、保险业金融机构分别达29家、49家,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突破8000亿元,省级消费新场景总数达6个、居全省第3,正加快建设天府大道北延线消费走廊。现代农业支撑有力。是新时代“天府粮仓”核心区之一,耕地面积332.9万亩、占成都都市圈近四分之一,油菜制种面积全省第1,培育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28个、“天府粮仓”精品品牌11个,建成国家级现代农业园区1个、省级6个。
科教卫生
入选“科创中国”试点城市,拥有国家级创新平台38个、省级250个,认定国家高新技术企业492家,评价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150家,规上高新技术产业营收超1400亿元,全社会研发投入强度连续多年居全省前三。是国家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拥有全球最大规模飞行学院——中国民用航空飞行学院和四川第一所公办职业技术大学——四川工程职业技术大学,全市有本科高校5所、高职学院9所、中职学校16所,在校生超20万人,每年培育5.7万名高技能人才,是全国唯一一个拥有两所国家“双高计划”建设的地级市,正全力创建国家产教融合试点城市。全市有公立医疗机构1100家、民营医疗机构1123家、三甲综合医院4家,德阳市人民医院连续4年蝉联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全省前五,在全省率先实现健康县(市、区)市域全覆盖,入选全国医疗应急重点城市。
未来展望
坚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建设中国装备科技城为引领,全力以赴拼经济搞建设,坚定不移推动高质量发展,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德阳新篇章。
附件:魅力德阳(视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