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概况
浏览量:7337
一、人才资源现状
人才规模。全州共有各类人才159624人,人才人口密度14.03%。其中:专业技术人才23344人、占全州人才总量的14.6%,党政人才25983人、占16.3%,企业经营管理人才10654人、占6.7%,技能型人才87144人、占54.6%(其中高技能人才4696人、占5.4%),农牧区实用人才12499人、占7.8%。特色产业人才方面:旅游人才2982人、占全州人才总量的1.87%,文化及相关产业人才3688人、占2.31%,中藏药业人才751人、占0.01%,能源业人才3465人、占2.17%,矿产业人才2746人、占1.72%。
人才分布。行业属性分布:农业2857人,采矿业27人,制造业4992人,批发和零售业24830人,住宿和餐饮业14166人,信息和传输技术服务业1585人,金融业2057人,房地产业680人,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2927人,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793人,教育12753人,卫生和社会工作5587人,文化、体育和娱乐业2146人,公共管理、社会保障和社会组织52384人。三大产业属性分布:第一产业2857人,第二产业12896人,第三产业131372人。机构属性分布:企业20160人,事业单位29653人,机关单位26697人,社会团体1946人,个体户47764人。地域属性分布:东部地区(康定、泸定、丹巴、九龙、雅江、道孚)76203人,占人才资源总量51.79%;北部地区(炉霍、甘孜、新龙、德格、白玉、石渠、色达)43175人,占人才资源总量29.35%;南部地区(理塘、巴塘、乡城、稻城、得荣)27747人,占人才资源总量18.86%。
二、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2016年,甘孜州委、州政府团结带领全州各族干部群众,负重前行,攻坚克难,扎实做好各方面工作,经济实现较快发展,民计民生持续改善,社会保持总体稳定。全州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29.8亿元,比上年增长7.0%。全州地方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32.26亿元,同口径比较增长10.1%。全州存款余额595.68亿元,增长1.3%;各项贷款余额273.62亿元,增长18.7%。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81.59亿元,比上年增长10%。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7101元,比上年增长8.5%。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9367元,比上年增长11.4%。
三、产业布局情况
坚持优先发展旅游业,有序发展能源业和矿产业,加快发展高原特色现代农牧业、特色文化产业、特色中藏医药产业的 “一优先二有序三加快”的产业发展思路,大力实施产业富民战略,积极发展富民惠民产业,切实将全州资源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和富民优势。
优先发展旅游业。围绕打造世界旅游目的地和全域旅游试验区目标,将旅游业培育成最具优势和带动作用的富民支柱产业。加强区域旅游文化资源及线路整合,推动东部环贡嘎山环线、南部环亚丁环线和北部格萨尔文化旅游带建设,形成“两环一带”旅游发展布局。
有序发展清洁能源产业。围绕“开发一方资源、发展一方经济、富裕一方百姓、保护一方生态”目标,本着“一家亲的地域观、一体化的发展观、一盘棋的大局观、一条船的奋进观”,推进水电资源有力有序有效开发。坚持“全力支持大型、全面参与中型、全域清理小型”的水电开发思路,加快“两江一河”干流水电开发建设。建设“西电东送”“川电外送”战略水电基地,提高电力大规模外送能力。积极推进国家级太阳能发电基地建设,开展高原风电示范场建设,推广分布式光伏发电。积极加快地热资源开发。
有序发展优势矿产业。坚持保护优先、适度开发,积极创新资源开发模式,推进矿产业集约化发展,促进矿产资源向优势企业集中,全面提升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水平。推进里伍、呷村、甲基卡等重点矿山开发,着力打造“中国锂都”。加大矿业秩序整顿。
加快发展现代农牧业。围绕建设“高原现代特色生态农牧业”目标,积极打造“一圈一带一走廊”农业产业布局。按照“宜牧则牧、宜粮则粮、宜菜则菜、宜果则果、宜药则药、宜茶则茶,一村一品”要求,加快建立康东、康南、康北的水果、蔬菜、林果、中藏药、畜牧业和食用菌“六大基地”,到2020年实现“建成特色林业产业基地100万亩和特色农业产业基地100万亩”目标。大力开发粮、油、菜、酒、肉、茶、菌、果、药、水“十大”特色产品,努力形成规模特色。构建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政策体系。打造“圣洁甘孜”品牌,扩大高原特色农牧业知名度,提高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加快发展特色中藏药业。构建种植规模化、研发系统化、服务特色化、市场国际化的中藏药产业化格局。结合退耕还林、退牧还草、天然林保护等,建立中藏药材繁育基地,积极发展中藏药材人工种植。加强特色道地中藏药材原产地保护,打造特色中藏药材品牌。加快中国南派藏医药传承创新基地、藏药保护与开发工程实验室等平台建设,建立健全藏药标准体系和检验检测体系。
加快特色文化产业发展。用好国家加快推进藏羌彝文化和唐蕃古道文化产业带建设机遇,积极构建康定情歌文化园、康东多元文化、康北格萨尔文化、康南香格里拉文化产业区“一园三区”产业布局。培育壮大文化旅游业、影视制作业、民族手工艺业等产业业态。夯实文化产业发展基础,推动体育产业快速发展。发挥非遗文化艺术资源,打造特色文化产品、创建知名文化品牌。